您好,欢迎您来到 科普新天地,今天是: 农历:
科普新天地 2023-06-19
油 桐
油桐(三年桐、桐子树、光桐、罂子桐)属大戟科。甘肃南部的文县、武都、康县等地栽培较多,徽县、成县南部低暖河谷也有少量栽培。
油桐种子出油率一般为35%左右,是一种很好的干性油,具有干燥快、比重轻、有光泽、不传电、耐冷热、耐酸碱、耐潮湿、防腐、防锈等优良特性,是重要工业原料和传统出口物资。木材质轻而软,可做家具、床板、箱板,又不易受虫蚁蛀食。
一、形态特征
油桐为落叶小乔木,高4~10米,树冠平顶。树皮灰褐色,老皮粗糙有纵裂。小枝轮生,粗壮无毛。叶阔卵形,长5-15厘米,宽3~12厘米,先端尖,基部截形或心脏形,35裂或不裂,全缘,叶脉掌状,主脉5条,叶柄与叶片连结处有紫红色扁平无柄的腺体2枚。花单性,雌雄同株,先花后叶;圆锥状聚伞花序或伞房花序,花瓣5枚,雌花可多至9枚,自色而有红色斑点,夢片2枚,紫红色,雄蕊8~12枚。果实近球形,果皮光滑,肉质,初为绿色,成熟时变为暗红或黑褐色;内皮骨质果内种子5粒。一般3~4年开始果,6~30年为盛果期,寿命可达百年左右。花期4月下旬至5月中旬,果熟期9~10月(图38)。
二、生物学特性
油桐最喜暖湿气候,要求年均气温在15℃以上,1月平气温5~9℃,年降雨量在500毫米以上,以900~1,200毫米最好,能耐短期零下7~8℃的低温,但最低不能超过零下15℃。在花期,如遇寒风冷霜,往往造成空粒;在座果旺盛期需要高温多雨的湿热气候,因此有“6月遇旱桐果小,7月遇早油份少”之说。油桐喜光,在向阳避风、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中性、微酸性的缓坡、平地沙壤土上生长良好。油桐对大气中ニ氧化硫较敏感
三、造林技术
(一)采种
油桐应选择生长健壮、品质优良、单株产量高、无病虫害的壮龄母树采种。果熟时果皮由青绿色转变为赤黑或黑褐色,落地后从地面收集。然后堆放室内阴晾处,盖上稻草,使果皮腐烂软化,即可剥出种子,淘洗千净,阴干后混沙埋蔑或干藏。果实出籽率20~30%,种子千粒重约3,000克,每斤165粒,发芽率可达80%以上。
(二)直播造林
造林前要细致整地,根据立地条件进行全垦或带垦、穴垦,然后播种。播种季节一般在早春2~3月,秋天播种的可随采随播,也可带壳播种,即把采集的桐果剥为两半后,连籽带壳播入穴中。春播前要用湿沙层积催芽,待大部分种子萌动露芽时,即可播种。也可用温水浸泡3~5天播种。每穴播种子2~3粒,覆土厚5~6厘米。春播一个月左右出土,每穴选留一株健壮苗。种植密度一般山地每亩35~60株,肥沃平地每亩20~30株,若桐粮长期混作,则每亩可种8~15株。
(三)植苗造林计
育苗的种子处理、播种季节和直播相同,条播、点播均可。条距20~25厘米,行内每隔6~8厘米下种一粒,每亩播种量120~150斤。出苗后加强苗期管理,1年生苗高80~100厘米可出圃定植,每亩产苗量1.2~1,5万株。定植的季节、整地和密度等同直播造林。但挖穴要大些,穴径80~100厘米,深50厘米,并施足底肥。
油桐不耐荒荛,造林后应及时松土、除草、施肥,2-3年后应适当修枝使形成良好树冠,增加结实量。
四、病虫害防治
苏头病害主要有油桐枯萎病,对发病较轻的树,可喷1:1:100的波尔多液防治;对染病严重的树要立即挖出烧毁,并对土坑撤石灰消毒。虫害主要有油桐尺蠖,可捕杀或用六六六烟剂熏杀,或用90%晶体敌百虫2,000~3.000倍液喷杀幼虫。
下一篇:书法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