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 科普新天地,今天是: 农历:

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普文摘 >  住在中南海,房租加水电一个月多少钱?毛泽东“管家”吴连登揭秘
住在中南海,房租加水电一个月多少钱?毛泽东“管家”吴连登揭秘

住在中南海,房租加水电一个月多少钱?毛泽东“管家”吴连登揭秘

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 2022-03-10

给毛泽东管了十二年家的“大管家”吴连登,曾经在一次采访中说,“给毛主席家管账,说好管也好管,说难管也很难。”

好管在什么地方呢?毛泽东一分钱不拿,也不过问钱怎么花,多次对他说,“交给你我放心”,从不细盯细问。

难管,则只有一个原因:缺钱,不够花。

毛泽东当时工资404块8毛,在当时算是高工资了,可是还是入不敷出。

第一个花钱的大项目,就是房租水电。

图片

许多人很难想象,作为国家主席,住在中南海居然是要交房租的,而且房租还不低。

除了固定的房租,还需要交水电费。房子里的家具都是公家的,毛泽东使用的话需要交租赁费,包括桌子、椅子、床铺、挂衣服的架子,使用都需要交钱。这些林林总总加起来,每个月得交九十块钱,占去工资的四分之一。

到了冬天,还需要缴纳取暖费,加上房租水电,每个月固定开支一百二十多块。

第二个花钱的大头,就是吃饭。

图片

吃饭不仅仅是个人的伙食费,还包括请他的朋友、老师、老家来的乡亲们,这些客人来访,吃饭都是从他的私人工资里面出。毛泽东每天晚上开会,如果开会开到十二点,请开会的人吃顿夜宵,夜宵钱也从工资里出。

还有抽烟喝茶。毛泽东抽烟抽得非常凶,一天能三包左右。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喝茶也喝得多,每次出门,工作人员都带着茶叶,如果忘记了,就需要先向招待的单位交茶钱。甚至在人民大会堂,毛泽东喝一杯茶,吴连登都是需要去结账的。

1965年,毛泽东重游井冈山,待了七天,缴纳伙食费17.5元,交粮票23斤,当时开具的发票现在仍旧收藏在韶山纪念馆。

图片

毛泽东说,“如果说我随便吃了、花了、用了、拿了,部长也可以,省长也可以,县长、村长都可以,这个国家就没法治理了!”

第三个开支的大项是家人开支。毛泽东需要负责女儿李敏、李讷和侄儿毛远新等人的生活费。有时候家乡的亲戚故旧求助,也需要支付招待费、住宿费、医药费等等。身边的工作人员有困难,他也经常资助。这些都是从毛泽东个人的工资里出,所以“入不敷出”,简直太正常不过了!

所以毛泽东在个人生活花费方面,总是能省则省。

图片

吴连登回忆起刚到毛泽东家时看到的场景,“仓库里一没有豪华服装,二没有金银首饰,三没有一件礼品。好多东西都是从延安带过来的,像主席穿的大棉袄啊、一些旧衣服、换下来的毛巾、袜子、衬衣什么的。仓库里最好的东西,就是毛泽东50年代初出访苏联做的大衣、深色中山服、礼帽、皮鞋。主席回国后就再也没穿过,成为仓库里最珍贵的摆设。”

平时吃饭也是,从不浪费,有时候饭粒掉到桌子上,毛泽东都会捡起来吃掉。吴连登觉得这样不卫生,毛泽东却觉得无所谓。

毛泽东一生戴过一块表,是1945年重庆谈判的时候,郭沫若送的。毛泽东一直戴了二十多年。后来齿轮严重磨损,越来越不准,也只是拿去修了修,修好了接着戴。

图片

即使是精打细算,有时候也实在不够用。到了实在拿不出钱的时候,一年之中也会有那么一次,吴连登拿着账单去找毛泽东,请求从毛泽东的稿费中支出少许,用来填窟窿。

说起毛泽东的稿费,一直是由中央办公厅的“中办特会室”管辖,之所以存在中央办公厅,因为毛泽东一直认为,“这个稿费是党的稿费,老百姓的稿费。”

国内有一段时期取消了作家稿费制度,在此期间毛泽东也遵照制度,没有拿过一分钱稿费。而国际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广大的第三世界翻译出版了很多毛泽东著作,国际上则是有稿费制度的,所以经常有国家给毛泽东汇稿费过来。

毛泽东的稿费,一部分是用来向民主人士还钱。比如章士钊等人。毛泽东曾经通过章士钊筹集了一批革命经费,送一批进步学生去欧洲勤工俭学。建国后,毛泽东连本带利地还清了这笔经费,用的就是稿费里的钱。

图片

毛泽东还为了帮助八三四一部队警卫战士们学习科学文化,在中南海内开办学校。战士们的书本笔墨,也都是从稿费中出。

还有在丰泽园里添置单杠、双杠、哑铃、拉力器、乒乓球台等体育器材,给工作人员使用,这些也是走稿费开支。

这笔款项有多少呢?到毛泽东去世时候,这笔款项有一百二十四万。

汪东兴曾经向毛泽东谈起稿费的事情,认为应该留给毛泽东的后代。

毛泽东回答,“孩子们都长大了,他们为人民服务,人民给了他们的一定的待遇和报酬,可以自己养活自己。”

毛泽东去世时候,他在任何银行,都没有一个存折。既没有给孩子们留下高档服装,也没有一件金银珠宝,更别提房产土地等资产。

他生前用过的遗物,交由中央办公厅保管。家里的全部现金财产,只有7张建国初期发行的人民币,五张旧版,两张新版,后来作为文物收藏。

图片

留下的124万稿费,除1974年,组织安排给他的子女每人分了八千元外,其他全部上交给了国家。

湖南日报在毛泽东遗物馆采访时,一位来参观的老百姓由衷地感叹,“毛泽东贵为国家主席,他自己的孩子后来享了什么福呢?岸英为国牺牲了,岸青身体不好,两个女儿都是跟我们一样的平头老百姓。我今年80岁了,年纪越大,越觉得主席能做到这一点真不容易”。

公者千古,私者一时,这也正是伟人闪光之处。


微信订阅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