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 科普新天地,今天是: 农历:
甘肃科普 2021-12-16
甘肃科技报社融媒体中心记者 武文宣 栗金枝
12月9日下午,“天宫课堂”第一课如期开讲。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距王亚平航天员上一次太空授课,已时隔8年。这是中国航天员再次进行太空授课,为我国青少年精心打造科普大餐。
据悉,本次太空授课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在中国科技馆设置了地面主课堂,在广西南宁、四川汶川、香港、澳门设置了4个地面分课堂。在60多分钟的授课中,3名航天员生动展示了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人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神奇现象,并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同时,还与地面课堂进行了实时交流。
中国流动科技馆甘肃省迭部站组织学生观看“天宫课堂”第一课央视新闻直播节目。 甘南州科协供图
精心准备,只为学好这堂科普课
“喂,你好,迭部县科协吗,我是甘肃科技馆资源管理部杨树奎,今天下午15时40分‘天宫课堂’开课,请你们组织好学生按时收看。”
12月9日,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一大早,甘肃省科协安排普及部、甘肃科技馆、甘肃省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的工作人员通过电话和微信群向我省中国流动科技馆巡展站点、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农村科技馆传达中国科技馆的收听收看通知。
“叮叮”,一场天地之间互动的“天宫课堂”即将开始。在甘肃省科普工作群中,不时弹跳出各地科技辅导员们拍摄的现场照片。
“天宫课堂”第一课上,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将在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我们科技馆把‘同上一堂课’也搬进了校园。”甘肃科技馆外联部牛滢迪说。
在兰州市实验小学的课堂上,学生们安静地坐在教室,热切地等待着“天宫课堂”的开讲。“今天,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将与孩子们进行天地互动。我们通过直播活动,组织学生全程观看。” 兰州市实验小学的王小乔老师表示,现在她所在的班上孩子们已经准备就绪,就等着观看天空与地面“对话”的科普盛宴。
“最遥远的在线课堂,我们兰州五十二中准备好了!‘天宫课堂’第一课即将开讲!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空间站为我们进行太空授课啦。大家赶紧定好闹钟,上课不能迟到啦!”兰州市第五十二中学的赵瑞娟在朋友圈里写道。
“我们学校现在已经准备就绪,就等着观看航天员与孩子们上课。今天航天员和孩子们通过网络展开实验,并回答孩子们的提问,进行互动。作为科技辅导员,我已经找技术人员调试好了所有的收看设备。”天水市武山县滩歌中学科技辅导教师杨建全在微信上告诉记者。
连线采访中, 510所科技委秘书长、我省知名科普专家雷占许告诉记者,“天宫课堂”是中国推出的首个太空科普教育品牌。“天宫课堂”将结合载人飞行任务,贯穿中国空间站建造和在轨运营系列化推出,由中国航天员担任“太空教师”,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采取天地协同互动方式开展,值得学生们观看学习。
高台县组织中小学生观看直播节目。高台县科协供图
天地互动,科普大餐备受欢迎
“哇,好神奇呀!”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兰州分校的学生们发出赞叹声,这是记者在甘肃科技馆组织的“同上一堂科学课·天宫课堂”的直播活动线下课堂看到的一幕。
15:40,“天宫课堂”第一课开讲。“太空探索永无止境,随着不断旋转的陀螺,我们已经从神舟十号任务进入到了空间站时代,欢迎来到天宫课堂!”“我是太空教师王亚平。今天和我一起授课的,还有乘组的翟志刚老师和叶光富老师。”
3位航天员刚刚亮相,同学们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在中国科技馆设置的地面主课堂和汶川、南宁、香港、澳门设置的地面分课堂上,聚集了全国人民的目光。
“身处太空,失重环境会导致航天员的血液分布和地面不同,下肢的血液上涌,所以航天员面部看起来会胖胖的。”王亚平介绍。
那么,航天员们会如何通过锻炼对抗失重?针对如何减轻失重对身体的影响的问题,太空教师翟志刚展示了航天员的秘密武器,跑台、自行车、拉力器以外,还有使肌肉可以长时间保持一定的张力的“企鹅服”。
接下来,王亚平和叶光富航天员共同演示了“太空转身”。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转身是多么轻松的事,但在太空却不一样:“虽然叶老师已经很努力了,但好像还没成功……加油,再使点劲!”在王亚平的鼓励下,叶光富航天员慢慢伸起胳膊,上半身向左转动时,下半身却向右转去。一个简单的动作在太空中难以实现,这是什么道理呢,亟待同学们探索。
“这是取用生活用水的地方。随着技术的突破,空间站舱内的生活用水已经实现再生,每滴水都会做到物尽其用。我看到这一技术的关键性突破也很感慨,我知道太空技术的进步不久就会运用到地面上。如该技术一旦投入沙漠治理,不仅中国西北、华北的生态屏障将牢不可破,而且能够使得中国的有效国土空间得以倍增。”王亚平在介绍饮水分配器时说。
甘南州玛曲县组织中小学生观看“天宫课堂”第一课央视新闻直播节目。甘南州科协供图
乒乓球可以浮在水上这个现象在地球上是见怪不怪,可是在航天员的手上,好像又有了“魔法”,乒乓球出乎意料地沉入水底,航天员最终为同学们揭开谜底,这是因为浮力是随着重力出现的,而太空中失重,也使得空间站的浮力几乎消失。
“太空真奇妙呀”,在科学实验里,神奇的太空已经“俘获”了线下孩子们的好奇心。在水膜实验中,王亚平拿出一朵和女儿一起完成的折纸花:“看到这朵花我就想到我的女儿。”面对地面的中小学生代表,王亚平说:“你们是祖国的花朵,希望你们的梦想,都能在这广袤的宇宙中绽放!”
太空授课中,航天员们特意“制作”了一个水球,这个接近完美的独立水球在地球出现似乎不太可能,因为同学们常见的都是水滴状。但在太空中,只需要一滴水,水滴就会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收缩成一个水球。航天员往水球中打入一个气泡,这个时候一个水球就变成了两个透镜,在水球中同学们同时看到一正一倒的两个王老师。
整个授课过程中,让孩子们在视觉上受到冲击的还得说泡腾片这项趣味性实验。空间站里,航天员将一片黄色泡腾片扔进蓝色水球里,没有日常见到的气泡上浮,只见蓝色水球一点点膨胀起来,被泡腾片形成的黄色气泡撑得更大,蓝黄色在水球里相互交融就像地球表面一样。
电视画面中,王亚平老师精彩的授课不时引来孩子们的惊叹。一双双求知的眼神,一张张好奇的脸庞。这堂太空课让他们从天地差异中感知到宇宙的奥秘、体验到探索的乐趣。短短的一堂太空课,点燃了孩子们的航天梦想。这场天地互动,在一代青少年心中播下追逐航天梦想的种子。
非常体验,激发学生科技创新梦想
在素有“黄河第一弯”之称的甘南州玛曲县,欧拉镇寄宿制学校的同学们对这堂颇具特色的科普大课十分珍惜。看着电视画面里的一个个科学实验,同学们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对藏区的孩子们来说,这样的科普大课十分新鲜刺激,是从未有过的感官体验。
“这堂课真的让我大开眼界,航天员太伟大了,祖国太伟大了!我以后也想当一名宇航员,发现宇宙更多的奥秘。”欧拉镇寄宿制学校五年级学生旦正才让激动地说。
甘南州玛曲县教科局和县科协把收看“天宫课堂”第一课作为爱国教育、科技教育的生动教材,组织全县各中小学收看了本次授课。
“通过观看本次授课,极大地激发了全县广大中小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让学生对祖国的航天事业有了更深的了解,在学生心灵中种下了一个航天梦。”玛曲县科协主席鲁英丽告诉记者。
“这堂课让我感受到了我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以及背后科研团队的强大,我要把航天精神运用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去!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热情和力量。”玛曲县城关九年制学校八年级学生王淑文说。
平凉市崆峒区大屏播放“天宫课堂”第一课。平凉市科协供图
“当天,我们迭部县科协全体职工深入迭部县藏族中学、电尕中心小学、益哇中心小学组织‘天宫课堂’第一课直播活动,415名学生和老师观看了‘天宫课堂’直播。”迭部县科协主席赵路布塔说。
“通过特殊的‘天宫课堂’第一课直播活动,向各位师生传递了航天科学知识,极大地激发了我们藏区广大青少年对宇宙空间的向往、对学习科技知识的热情、对探索太空科学知识的兴趣,增强了师生们学习科学、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热情,以及为实现‘中国梦’、‘未来梦’努力学习的奋斗目标和坚定决心!”甘南州科协普及部马丽说。
“授课期间,航天员通过视频通话形式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了实时互动交流。”看到直播视频中的“天地互动”,天水市秦州区建三小学科技辅导员李萧林感叹道,“如今,我们国家的科技高速发展,特别是通讯这块,都跟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真心为我们国家的科技事业点赞。”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兰州分校四年级三班的雷一鸣兴奋地说:“我感觉自己好像身临其境,在满目琳琅的空间站里看到了很多精密的高科技设备和精密仪器,做的实验也全部都是第一视角,实验非常有趣,能直观地感受到空间站太空环境和地面环境的不同。”
“这一个小时的直播让小学学生全神贯注,足以说明太空直播实验的成功。看完这些实验,孩子们自己还需要进一步探索,了解这背后更深层次的东西。最主要的是希望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孩子们探索宇宙的愿望,在孩子们心中播下追逐航天梦想的种子。”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兰州分校信息中心主任刘伟民说。
在兰州市五十二中,同学们聚精会神地收看了“天宫课堂”。记者看到,孩子们不时被精彩的太空课堂吸引,发出赞叹声和掌声。
“通过‘天宫课堂’,我们五十二中师生感受到了张力无限的太空梦,同学们围绕着各种实验进行了猜想和讨论。‘太空级’名师授课,零延时空中课堂。通过这堂不一样的课,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增强了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也打开了一扇通向星辰大海之门。”兰州市五十二中学老师李世兵说。
兰州吉杰小学一年级1班的学生聂于舜同学说:“太空的生活真是很奇妙,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希望有一天也能像宇航员叔叔阿姨一样在太空中遨游,试试在空中喝水,看看水漂浮的样子。”
科普大篷车播放“天宫课堂”第一课。高台县科协供图
“看到直播中四川的学生直接与航天员通话交流,有的进行同步实验,有的观摩实验,我觉得太神气了。长大了我也要当一名科学家,在太空为学生们做实验。”兰州市十一中学七年级2班学生李思彤告诉记者。
当天,金昌市科技馆在金昌市第七中学开展了“同上一堂科学课·天宫课堂” 太空授课活动。活动现场,同学们豪情满怀,学习氛围浓厚,对中国航天充满向往。
“3名航天员的精彩展示和详细介绍,向同学们传播了载人航天知识,让他们在天地差异中感知宇宙的奥秘、体验探索的乐趣,更让同学们感受到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进一步引导青少年走近航天、了解航天、热爱航天,激发他们热爱祖国、崇尚科学的热情。”金昌市科技馆馆长陆金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