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 科普新天地,今天是: 农历:

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普文摘 >  临夏地质公园,你了解多少?
临夏地质公园,你了解多少?

临夏地质公园,你了解多少?

临夏州融媒体中心 2023-06-30

图片



【编者按】



临夏有奇特的地质地貌、享誉世界的化石资源、星罗棋布的史前遗迹。申报创建临夏世界地质公园,是州委、州政府着眼深度开发文旅产业、进一步提升“花儿临夏·在河之州”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努力把临夏打造成国内乃至国际旅游目的地而作出的一项重要工作部署。借助申报创建临夏世界地质公园这一契机,把“养在深闺”的特色资源点石成金,变为推动绿色发展的“聚宝盆”“金招牌”。在建设黄河上游生态保护的先行区、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充分挖掘展示我州丰富独特的地质遗迹和人文景观,提升临夏全球知名度,助推文旅百亿级产业快速崛起。

为了迎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日本专家中田節也(Setsuya Nakada)和韩国专家許民(Min Huh)来临考察评估拟建临夏世界地质公园工作,让更多读者了解临夏地质公园丰富的地质遗迹和人文景观,临夏州融媒体中心推出《申报创建临夏世界地质公园》特刊,以期进一步激发全民参与申报创建临夏世界地质公园的热情,在全社会营造人人都是宣传员、人人都是旅游形象、人人参与创建的浓厚舆论氛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简介


中田節也(Setsuya Nakada)



中田節也(Setsuya Nakada),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火山研究中心火山学教授(地质学和岩石学领域)、NIED综合火山研究中心总干事、全球地质公园网络咨询委员会主席,国际火山学和地球内部化学协会(IAVCEI)的前任主席。


作为一名地质学家、火山学家,他的主要研究兴趣包括地质学、火山岩石科学以及预测日本、北马里亚纳群岛、印度尼西亚等地的火山爆发和火山灾害。


自2011年以来,他曾12次担任地质公园评估员。目前,正在主持日本地质公园全国委员会(日本地质公园委员会)和全球地质公园网络咨询委员会。


許民(Min Huh)




許民(Min Huh),大韩民国全南国立大学环境科学地球系统与科学学院教授,全南国立大学韩国恐龙研究中心主任,大韩民国、伦敦地质学会荣誉研究员,中国沈阳师范大学古生物学院荣誉教授,获得高丽大学古生物学博士学位。


他的研究兴趣从脊椎动物古生物学到微化石,此外,对自然遗产和地质公园调查颇感兴趣,在古生物学和地质学领域发表了100多篇论文。


他的古生物实验室通过生活在地质时代的古生物的体化石、痕迹化石等,对生物个体的形态、结构、生态、分类学位置、系统柔性关系等进行研究。


临夏州概



临夏回族自治州位于黄河上游、甘肃省中部西南面,是全国两个回族自治州和甘肃两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成立于1956年11月,总面积8169平方公里,辖1市、7县、123个乡镇、7个街道办、1090个行政村、103个社区,户籍人口244.85万人,常住人口212.41万人(截至2022年底),有回、汉、东乡、保安、撒拉等42个民族,东乡族和保安族是以临夏为主要聚居区的甘肃特有少数民族。


州内地形复杂,河谷纵横,丘陵起伏,海拔在1563~4585米之间,平均海拔2000米。大部分地区属温带半干旱气候,西南部山区高寒阴湿,东北部干旱,河谷川塬区温和。


临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镶嵌在甘肃这柄“玉如意”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拥有一个个独具魅力、独树一帜的自然标识、历史符号、人文名片。全州现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37家,其中,5A级1家(炳灵寺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区)、4A级9家、3A级24家、2A级3家;省级大景区2家(黄河三峡、松鸣岩—和政古动物化石地质公园),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4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21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2个(临夏市、永靖县),省级旅游度假区3个(折桥湾、黄河三峡、刘家峡);正在创建国家级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1个(康乐县)。


临夏地质公园概况


地质公园简介


临夏地质公园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境内,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中原农区与西部牧区的过渡地带,涉及永靖县、和政县、东乡县、临夏市、广河县、临夏县等6个县(市)、66个乡镇,总面积约2120平方千米,公园内有人口116.6万。该公园是以白垩纪恐龙足印和晚新生代古动物群为突出代表,以晚新生代地层、北方丹霞地貌和黄河三峡景观为重要补充,融合当地少数民族特色文化,集地质、生态、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地质公园。


公园范围内地质遗迹、人文景观十分丰富,和政新生代地质中的古生物化石数量丰富,其中,最丰富的铲齿象化石、最丰富的三趾马动物群、最大的鬣狗—巨鬣狗、独一无二的和政羊、最早的第四纪披毛犀、最大的真马—埃氏马,占据六项“世界之最”;临夏新生代地层连续发育出露良好,是欧亚大陆最完整的晚新生代陆相生物地层之一,其中发现的晚渐新世巨犀动物群、中中新世的铲齿象动物群、晚中新世的三趾马动物群、早更新世的真马动物群四大动物群,代表了该地区生物演化的四个阶段,对全球范围内同时代地层对比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刘家峡白垩纪恐龙足印化石群种类之多实属“世界罕见”,其产出的白垩纪地层剖面完整清晰,是研究恐龙生理和生活习性的珍贵材料,是一处具有世界级影响力、举世罕见、不可再生的古生物化石类地质遗迹。炳灵丹霞犹如一座浩大的“天然雕塑博物馆”;马家窑文化反映新石器时代史前先民创造的文化瑰宝;齐家文化展现最早青铜时代的文化遗存;“八坊十三巷”是典型古风遗韵的巷道博物馆;60里牡丹长廊唱响了“牡丹随处有,胜绝是河州”的华美诗篇。珍奇而独特的地质遗迹,多样而丰富的人文景观,古朴而浓郁的民族风情,全面展示了临夏地质公园的独特性、自然性、多样性、完整性,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意义和极高的美学观赏价值。


位置与交通


临夏地质公园地理坐标为东经103°02′19.08″—103°38′21.06″;北纬 35°14′37.43″—36°09′10.87″。地质公园北部与省会兰州市接壤,通往地质公园的道路以高等级公路和省道公路为骨架,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交通十分便捷。


地形与地貌


临夏地质公园跨越中国西部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两大自然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祁连山与秦岭造山带间的临夏盆地,南跨秦岭褶皱带,北依祁连褶皱带。地质公园地势呈西南部高、东北部低的倾斜盆地状,平均海拔2000米。地质公园的地貌以中高山、丘陵、盆地为主,山间盆地主要为黄河及其支流侵蚀而成。


水文与气候


临夏地质公园位于黄河流域上游,水资源丰富。境内有大小河流30多条,黄河一级支流有大夏河、洮河和湟水,二级支流有牛津河、广通河、三岔河等。黄河自地质公园西北进入,在公园穿过了炳灵峡、刘家峡、盐锅峡等峡谷后,由东北流出。临夏地质公园气候以温凉为主,降水南多北少,具有夏凉冬冷、夏短冬长的大陆季风气候和高原气候特色。


生物多样性


临夏地质公园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生态价值巨大。地质公园大部分地方覆盖着风积黄土,受西南部高山高寒湿润气候和东北部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气候因素的影响,自然植被分布有很大差异,地带性十分突出,可分为干草原植被、阔叶落叶林植被、针阔叶混交林植被、针叶林植被和高山、亚高山灌丛草甸植被。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构造,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动植物群,公园内分布有野生维管束植物1021种,其中野生木本药用植物43种,草本药用植物162种,野生动物1140种,如鹰、隼、蓝马鸡等,水生鱼类10多种。


历史与文化


地质公园所在地临夏回族自治州是中国两个回族自治州之一,也是甘肃省两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有回、汉、东乡、保安、撒拉等42个民族,其中,东乡族和保安族是以临夏为主要聚居区的甘肃特有少数民族。以回族、东乡族、保安族等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形成了公园内绚烂多姿的特色民族民俗文化。同时,临夏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早在5000多年前就有先民居住于黄河沿岸,为羌戎之地。这里是我国新石器文化最集中、考古发掘最多的地区之一,马家窑文化、半山文化、齐家文化等文化遗产享誉世界,这里曾出土了中国的“彩陶王”,被誉为“中国彩陶之乡”,公园内的齐家文化在探源华夏文明、探源商贸流通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里曾是古丝绸之路南道要冲、唐蕃古道重镇、茶马互市中心,素有“西部旱码头”的美誉。


地层与岩性


地质公园范围除零星出露有古元古代马衔山岩群(P_t1M)、古生代奥陶纪雾宿山群(O_w)、晚三叠世南营儿组(T_3n)地层外,在地质公园北边出露的早白垩世河口群(K_1H),赋存有丰富的足印化石,由一套河湖相的紫红色砂砾岩组成,该地层在炳灵寺周边被切割形成了丹霞地貌;古近纪(E)和新近纪(N)地层主要分布在地质公园中偏南部,这套地层沉积连续且厚度大,是和政古动物化石群的重要产出地层,岩性主要为紫红色、褐黄色砂砾岩、泥岩等。第四纪(Q)地层在地质公园广泛分布,地层分层标志明显,沉积类型复杂,古生物化石丰富,横向变化明显。


地质构造


临夏地质公园位于临夏盆地,公园内的地质构造相对简单。临夏盆地是一个以雷积山深大断裂、秦岭北深大断裂和祁连山东延余脉马衔山围成的一个具有山前坳陷性质的盆地。临夏盆地西南部由于受积石山断裂和西秦岭北缘断裂的控制和影响,自大约800万年前开始由西向东向盆地内部扩展,形成一个北北西向的不对称背斜构造,背斜东翼发育生长地层和生长不整合,记录了青藏高原向北东方向的扩展过程。


黄河穿越了临夏地质公园,在公园内形成了由炳灵峡、刘家峡及盐锅峡组成的黄河三峡。分布于黄河两岸的白垩系砂砾岩经长期的侵蚀切割,形成了造型各异、地貌类型齐全的丹霞地貌。主要分布于公园北部的黄河两岸,代表性遗迹点有24处。丹霞地貌的构成物质地层属下白垩系河口群,岩性为紫红色厚层砂砾岩、砾岩夹砂岩,产状近水平——缓倾斜,无盖层。经水流切割、溶蚀、侵蚀和重力崩塌、风化剥蚀等综合作用下形成奇峰峭壁式的丹霞地貌。这里的地貌极具北方丹霞特色,隘谷、巷谷、赤壁陡崖、峰丛、方山、石柱、残丘等丹霞发育的各个阶段的单体地貌景观丰富而典型,对丰富我国丹霞地貌类型研究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


地质遗迹


临夏地质公园主要地质遗迹类型为丹霞地貌,黄河两岸河口群红色砂砾岩和晚新生代地层在长期的外力地质作用下,形成了丹崖陡壁、峰丛林立的丹霞景观,加之炳灵湖(刘家峡水库)抬升了该处黄河水位、澄清了河水,形成了水绕丹霞的景象,赤壁丹崖与清澈湖水交相辉映,极具观赏性。还有地层剖面、重要化石点、花岗岩地貌、黄土地貌、峡谷地貌、水体地貌、地质构造遗迹、地质灾害遗迹等共计13种地质地貌类型79处地质遗迹点。同时,地质公园还拥有34处生物、历史、文化等独特而丰富的自然遗迹与景观。


一、申报创建世界地质公园的条件


1.世界地质公园秉承的理念是:颂造化之神奇、谋区域之常兴。


2.世界地质公园十大主题:自然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面向当地居民和游客针对地质灾害的教育活动;面向公众的全球气候变化的教育;制定和实施针对不同层级的教育计划及活动;对具有重要价值的地质遗产及多样性的独特区域,从中感受科学的魅力;文化主题;重视增强妇女权益;可持续发展主题;积极推动当地人民参与,保护原著民文化;重视地质遗产并认可保护地质遗产的必要性。


3.世界地质公园四大要素:必须拥有具有国际价值的地质遗迹;合法的管理机构、合理的人员配备、涵盖整个区域;通过标识系统、网站、宣传册和logo等向游客和公众提供信息,充分加强地质公园元素辨识度,主要通过地质旅游推动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世界地质公园之间的合作、分享、交流,及与当地居民的合作,共同提高品牌的含金量。


4.地质公园的界定及内涵:①具有清晰的边界和足够的面积;②具有管辖权、管理机构、管理设施等可保护属性;③具有特殊的地学意义和美学价值;④可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公众认知水平。


5.世界现有世界地质公园195个,分布在48个国家,2023年新增18个世界地质公园;中国(已批准41个),中国从2004年开始加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


 二、创建临夏世界地质公园的意义  


创建临夏世界地质公园的意义有哪些:①是大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结果,是统筹推动保护利用与旅游发展的结果。②可以有效发挥在地质遗迹与生态环境保护、地方经济发展与解决群众就业、科学研究与知识普及等多方面的主引擎作用。③就是围绕国际规则和国内政策,适度开发打造地质遗迹和人文景观,将公园接纳到国际化网络、呈现在国际化平台,把“养在深闺”的特色资源点石成金,变为推动绿色发展的“聚宝盆”“金招牌”的务实举措。④是一项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地方文化传承有机融合的发展方式,也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有利于挖掘展示临夏丰富独特的地质遗迹和人文景观、提升临夏全球知名度,助推文旅百亿级产业快速崛起。⑤申报创建成功后,临夏世界地质公园将成为甘肃省继敦煌、张掖世界地质公园之后的又一世界品牌,必将形成以敦煌、张掖、临夏为重要节点的古丝绸之路旅游经济带,可以使临夏建立世界级品牌,打造国际旅游城市,辐射带动全省旅游产业快速发展。⑥可以科学有效地保护我州珍贵的地质遗迹资源,宣传普及地学知识,开展地学旅游,繁荣民族地区经济,助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⑦可以扩大临夏对外开放,促进与外界的深度交流,促进当地文化复兴、繁荣民族文化。


临夏地质公园是2019年中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申报的世界地质公园候选地。2023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派出2名地质公园评估专家到临夏地质公园实地考察评估。


三、日本、韩国世界地质公园展示

图片

日本


阿珀依山地质公园



阿珀依山(Mount Apoi)地处日本列岛最北端的北海道,海拔810米。它的名字来自于北海道原住民阿伊努族的语言。阿珀依山所在的日高山脉,从北到南延伸150公里,海拔1500至2000米,其是1300万年前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形成的。世界地质公园最具特色的是来自地幔的橄榄岩。山上和周围覆盖的纯橄榄岩包含着与地幔有关的重要信息,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阿珀依山为研究板块碰撞、岩浆凝固体和来自遥远的南部海域的岩石提供重要地质资料,并因此成为全球关注的对象。


系鱼川地质公园



系鱼川市大致位于太平洋西北角弧形日本群岛主岛——本州岛的中心地带。它北接日本海(日本阿尔卑斯山脉在此沉入日本海),而南部高山耸立。


“地质百货公司”虽然只是简单的一个词语,但却准确地概括出了系鱼川地质公园的特点。“系鱼川静冈构造线”(the Itoigawa Shizuoka Tectonic Line)穿越系鱼川地质公园中部,将公园分成东西两半。公园西部布满中生代和古生代岩石,构成西南日本内带(Inner Zone of SW Japan)。公园东部岩石属大地沟带上第三系(Neogene System of Fossa Magna)。第四纪地层覆盖公园的东西部平原和丘陵区。因此,系鱼川地质公园里的岩石年代跨度500000000年。


由于第四纪开始系鱼川地质公园整个地区发生了差异隆起运动,所以从海平面到日本阿尔卑斯山顶(近3000米高)存在大量对应的地质地貌以及丰富的动植物。现在,游客可以看到系鱼川地质公园的地质状况已经深深地影响到了这里的历史、文化及其居民的生活。


整个系鱼川市(746.24平方公里)都被划为系鱼川地质公园。为了方便游客游览,系鱼川地质公园共有24个区域被划为“地质遗迹”,并按照游客理解的难易程度的顺序编排游览路线。此外,每个地质遗迹所在地都有许多地质景点。游客可以在这些景点观察到每个地质遗迹的特征。


隐岐群岛地质公园



隐岐群岛漂浮在从岛根半岛往北约50公里的日本海上,由“岛前”和“岛后”两个区域构成。这里独特的地质地貌孕育出了极具特色的自然与文化,在2013年被认定为世界地质公园。


隐岐首屈一指的侵蚀海岸是位于岛前地区西岛的国贺海岸。落差257米的大悬崖“摩天崖”和岩石拱门“通天桥”等奇石贯穿了13公里的海岸线。4月—10月有观光巴士和游览船,从陆地上和海上均可欣赏风景。


其一大魅力之处便是气势雄浑的侵蚀海岸。隐岐由4座岛屿构成,岛上均拥有被冬天从大陆吹来的西北季风刮起的风浪侵蚀的海岸,游客可以尽情欣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如果说国贺海岸诠释了造型的巧妙,那展示色彩之妙趣的便是知夫里岛的“赤壁”了。展望台位于赤壁的对面,中间横贯山谷,其高度与山崖顶点相同。向下俯瞰山谷,100米处便能望见海面,非常惊险刺激。火红的山崖以及位于山崖中心的垂直白色岩石,是此地曾经发生过火山爆发的有力证据。约600百万年前在岛前发生的火山活动,不仅形成了赤壁的岩石,还形成了整个岛前地区。


被称为“明屋海岸”的区域,相传是从临近西岛嫁来的女神,与中岛的男神生子的地方,这里能看到酷似产盆及屏风的奇石。红色的岩石同样证明了此处曾经是火山口。近年来人们发现,位于步行道前方的奇石洞穴从某个角度看上去仿佛是心形形状,从而成为热门话题。


韩国


济州岛地质公园



韩国济州岛地质公园位于韩国济州岛,公园主要景点包括:汉拿山、城山日出峰、万丈窟、西归浦层贝类化石、天地渊瀑布、中文大浦海岸柱状节理带、山房山、龙头海岸、水月峰。此外,公园所在地济州岛是一座火山岛,因数百年前起就一直发生的火山活动而逐渐形成,不仅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自然景观也十分美丽,是韩国首屈一指的世界级度假休闲地,也是韩国最大的岛屿。


拥有形态各异的火山地形与地质资源,将整个济州岛比喻成火山地形的博物馆一点也不夸张。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地质名胜是位于岛中间、济州的象征汉拿山,代表水性火山体研究地的水月峰,代表钟状火山的山房山,通过济州火山活动初期形成的龙头海岸,柱状节理(火山爆发时熔岩冷却,发生收缩作用后形成竖直地剖开的五到六角形柱子形态)形态学习场所的大浦东柱状节理带,可知100万年前海洋环境的西归浦贝类化石层,可知堆积层侵蚀跟溪谷瀑布形成过程的天地渊瀑布,代表凝灰丘地形而且可看日出的小火山的城山日出峰,拒文岳熔岩洞窟系中唯一可体验的万丈窟等有9个代表名胜。


无等山区域世界地质公园




无等山区域世界地质公园以光州市高耸的无等山为中心。这座山一直在前全罗南道(原湖南)人民的精神世界中占据着重要一席,他们把山顶看作祭祀天体的祭坛。这里的地质遗迹包括记录着至少3个白垩纪火山活动阶段的大型多边形连接凝灰岩柱、广泛的冰川地形、不寻常的小气候环境、恐龙足迹,以及其他各种地质和地貌特征。


汉滩江世界地质公园




汉滩江世界地质公园由前寒武纪和古生代变质岩、侏罗纪和白垩纪花岗岩、白垩纪火山岩、第四纪玄武岩以及包括冰期土层在内的各类土壤组成。该地区包括古生代中朝克拉通和扬子克拉通碰撞形成的一个主要构造省份,称为“临津江带”,人们认为其是中国东部秦岭—大别—苏鲁带的横向延伸,是东亚的主要构造特征之一。第四纪汉滩江晚期火山区形成于裂隙式喷发导致板内火山活动的过程中。玄武岩熔岩贯穿古河道110多公里,形成火山岩。之后,随着汉滩江的复兴,在平顶火山地貌上开始发育河道。这条河地处独特火山地形区,这是由持续不断的河流侵蚀在平坦的高原上剖开深邃的峡谷所造成的。在许多地质遗迹均可清楚看到这种地形。由玄武岩组成的柱状节理形成陡峭的悬崖,而由花岗岩和变质岩形成的区域则呈现出典型的V形山谷。另一显著特征是花岗岩和玄武岩之间存在明显的岩性控制的河流侵蚀。通过与其他火山类世界遗产地和世界地质公园的比较,该地质公园的火山地貌具有“河流系火山地貌”的特征,具有很高的代表性和稀有性。


四、临夏地质公园姊妹公园 


张掖世界地质公园



张掖世界地质公园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境内,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为中心,总面积1289.71平方千米。公园地处青藏高原向内蒙古高原过渡的第一阶梯分界处、祁连山向河西走廊的过渡带。西部的九个泉蛇绿岩套是近5亿年前洋壳的重要物质构成,真实地记录了古祁连洋演化为祁连山的历程;彩色丘陵犹如飘洒在河西走廊之上的多彩丝绸,其色彩之多变、造型之奇特、规模之宏大,为世界地学奇观之一;张掖世界地质公园是窗棂状-宫殿式丹霞的命名地;中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横贯公园,滋养着公园多样的动植物群和以裕固族为代表的多民族居民;祁连山山前丰富的新构造遗迹记录了3600万年以来青藏高原的隆升历程。


珍贵而优美的地质遗迹、脆弱且多样的生态景观、悠久并独特的民族风情,彼此渗透交融,造就了张掖世界地质公园丰富多彩的资源禀赋,谱写着新时代新丝绸之路上张掖精彩的华章。


敦煌世界地质公园



敦煌世界地质公园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境内,面积2067.2平方千米。由雅丹景区、鸣沙山—月牙泉景区以及自然景观游览区和文化遗址游览区组成。地质遗迹包括地貌遗迹、沉积构造遗迹、地质构造遗迹、水体景观遗迹和地层遗迹。地貌遗迹有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风蚀地貌由雅丹地貌,由垄岗状雅丹、墙状雅丹、塔状雅丹、柱状雅丹和雅丹残丘五类组成。风积地貌由鸣沙山、沙丘、沙波纹和砾石组成。沉积构造遗迹包括流动构造和暴露构造。流动构造有板状交错层理、槽状交错层理、楔状交错层理和平行层理等。暴露构造有泥裂和雨痕。地质构造遗迹有南缘断层。水体景观遗迹有沙漠湖泊——月牙泉、疏勒河和党河。地层遗迹有莫高窟——千佛洞第四系剖面。


特殊的地质背景和极端干旱的气候条件形成的地貌景观,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古丝绸之路形成的文化遗址在这里浑然成为一体。稀有而典型的地质地貌景观,独特的西域自然风光,淳朴的民风民俗,罕见的人文历史遗址,构成了公园最鲜明的特色,成为地质科学考察、历史文化溯源、沙漠戈壁探险和休闲度假旅游的胜地。


中国延庆世界地质公园



中国延庆世界地质公园位于北京市延庆区境内,由龙庆峡、古崖居、千家店、八达岭4大园区组成,总面积620.38平方千米。


地质遗迹包括北方岩溶地貌、地质构造、古生物。岩溶地貌有峰丛、峡谷、天生桥等。地质构造有红石湾穹窿、六道河背斜、单斜、波痕、雨痕、泥裂、阶梯状断裂、山前断裂等。古生物有蜥脚类恐龙足迹、兽脚类恐龙足迹、鸟脚类恐龙足迹,硅化木(白、灰、黄、褐色)。


该公园以前寒武纪海相碳酸盐岩为物质基础,以中生代燕山运动地质遗迹为核心,是集构造、沉积、古生物、岩浆活动及北方岩溶地貌为一体的综合性地质公园。



微信订阅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