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 科普新天地,今天是: 农历:

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普文摘 >  张玉凤透露毛主席最后一年:他很孤独,经常偷偷哭,还不愿意见人
张玉凤透露毛主席最后一年:他很孤独,经常偷偷哭,还不愿意见人

张玉凤透露毛主席最后一年:他很孤独,经常偷偷哭,还不愿意见人

古今外史 2023-02-02

张玉凤是毛主席晚年时身边最信任的人之一,1970年她接到照顾毛主席起居的任务后一直跟随着毛主席。

毛主席

与很多人不同的是,她虽然敬佩这位老人,但是与毛主席一点都不见外,她将毛主席当成一名普通的老人照顾,常常与毛主席斗斗嘴、闹闹开心,有时候还要吵几句。毛主席曾经说过她是张飞的后代,性格火爆,一点就炸,但是工作特别认真。

其实张玉凤的所作所为也别有用意,她透露过“毛主席的最后一年很孤独,常偷偷哭,还不愿意见人”,他们将这些看在眼里也急在心里,平时只能用自己的方式逗逗这位老人,让他放松一点。

那么一代伟人毛主席在晚年时为什么不能安心修养呢?是什么引发了他的惆怅情绪呢?

毛主席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

毛主席的一生用波澜壮阔这个词根本无法概括,他为中国开创了一个新的世界,带领着中国走上了一条康庄大道,他的丰功伟绩覆盖了方方面面,我们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

第一点是思想理论方面。

毛主席

毛主席是在1893年12月26日出生在湖南的农村孩子,当过兵、在师范学校学习过。在他的求学生涯中,他接触过很多具有进步思想的青年同志们,由此他的思想也逐渐转变,并在一次次的传播与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思想。

刚开始他创办了《湘江评论》,将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通过文字的方式广泛传播,因此培养出了一大批拥有新思想的革命者,也为我们之后的革命奠定了最早的思想基础。

之后他又撰写了多篇文章,其中有一份材料称为《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在多次领导、参与革命运动后,他将革命的主体、意义、具体做法等内容一一罗列成文,为更多的革命者提供一个方向与范本,也是毛主席从实践中不断反思与学习的最佳证明。

毛主席

要说前面的内容可能仅仅局限于湖南等地,而之后,随着革命斗争的深入以及毛主席的思想便开始更广泛地影响着整个中国土地上的人民,比如《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他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内核,由此被称为马克思列宁思想在中国的一次重大飞跃,我们称之为“毛泽东思想”。在这样的思想带领下,我们在每一个阶段才得以做出正确的选择,比如“农村包围城市”、“抗日战争统一战线”等等,思想的高度决定了社会的走向。

毛主席还撰写过《论持久战》,在思想方针正确的前提下,坚持战争胜利的信念极大地鼓舞了全中国人民的信心,最后才能获得新中国的成立。

毛主席

一步步走到今天,毛主席的思想理论支撑着时代的发展,他是一名优秀的思想家。即使到暮年时,毛主席仍然保持着看书学习的习惯。

根据记录,毛主席晚年时在一次抢救苏醒后依然每日看书、看文件,一旦人能清醒他就开始工作,他还有太多书想要看,太多思想想要传播。

第二点是革命战争方面。

毛主席

从起初的五四运动开始,毛主席就已经展露出革命领袖的风范了,而在之后的革命战斗中,有几场战争不得不提。

一场是秋收起义,它的出现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战略转变,为此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体现了农村对革命的重要性,为之后的战争指引了一个新的方向。

一场是反围剿。这不是一次战役,其中包含着多次反围剿以及长征。这一场旷日持久的争夺战让毛主席逐渐确立了在党中央的位置,也为之后我们能获得胜利奠定了基础。

毛主席

还有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从一致对外到内战开启,毛主席一直都和人民群众一起朝着同一个目标前进,最终促成了新中国的成立。

新中国成立后还有两场战役必须要说一说。

一场是抗美援朝。这一场战役开始前,全球人的目光都在等着中国出丑,但是解放军在那片战场上表现出了异常的坚韧、发挥出了中国人的智慧与能力,最终打破了美国的幻想,成功将中国力量展现给了全球,让中国真正在国际上有了一席之地。

还有一场是与印度的战斗,建国初期印度仗着有美国撑腰,屡屡侵犯我国边境,为此还发生了流血事件,中国一次次退让没有换来和平,所以毛主席顶住压力,直接将炮火对准了印度,也就是印度反击战,这一场战争结束后,中国收获了南亚未来五十年和平。

在军事战略方面,最重要的一个内容还包括毛主席改编了军队,新的部队的出现着实给人民带来了一股力量。

毛主席

当时的毛主席雄才大略、挥斥方遒,年轻时的一腔热血即使到了年迈时仍然在沸腾,但是身体不允许毛主席继续为祖国出力了,他能不遗憾吗?

第三方面是政治。

1921年7月在上海举办了第一场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毛主席在会后被任命为湘区委员会书记,他是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是灯塔一样的存在,他领导着革命者推翻了三座大山,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路线,将中国的政治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他是奠基者更是开创者。

第四方面是综合国力。

革命刚刚开始时,整个中国沦陷在一片黑暗之中,封建王朝轰然倒塌,新的思潮正在涌动,而外来列强正对中国虎视眈眈,工业生产薄弱、经济落后、科技水平底下、国际地位成垂直下降的模式发展……这一切一直维持到新中国成立都没有完全改变。

我们从一穷二白、时常被人欺辱,发展到现如今的面貌,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毛主席为了提升新中国的综合国力,与多位党中央领导人推出了众多政策。

毛主席

在工业上,毛主席借鉴多国经验后建立了独立自主的工业体系,让中国的工业获得飞速发展;在土地、经济上,毛主席行了大量改造与改革,轰轰烈烈的运动有序展开,着手恢复经济;在科技上,党中央给予了异常的关注,众多科研人员在实验室贡献了一生,为此我们有了两弹一星,有了航天技术……科技加强了我们的国防安全以及国际地位;在外交上,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与各国建交,最终成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全球化经济贸易中占据一定的地位。

新中国成立不久,毛主席将能做的都做了,但还是遗留下了太多问题,我们的边境问题、主权问题、经济发展问题……这些都是他每日操心、挂念的,他怎么舍得就这样离开。当时的中国普通人的口袋里还没有上万的资金流转,还没有那么多高楼大厦,也没有主办过国际奥林匹欧克运动……毛主席也想看看吧,所以他想要再为祖国做一点事,为人民做一点事,他希望能再给他一点时间,晚年独自思考时,这样的念头时不时闯进心头,他该有多难过!

毛主席

毛主席经历过太多风风雨雨,见证了中国从衰败走向兴盛,到了晚年拖着病体再回想过去,前路无多,多少会有点感慨。

毛主席不是一个悲观的人,他常常乐呵呵的和身边的所有人打成一片,积极鼓励着中国人坚持下去,坚持就是胜利,他也做到了将中国人带离苦海。他也不是一个怕死的人,他说过每个人都会死,还说过自己死后不留遗骸,要将骨灰抛洒出去。

但是,环境会影响一个人,毛主席晚年时常常沉浸在孤独中,经常哭泣、不喜与人接触的原因与两个人的离开以及身边的一些事情密不可分。

毛主席

1976年1月6日,毛主席盯着一张病情报告久久没能回神,那是周总理的病情报告,紧接着7号传来急救报告,8号周总理就去世了。周总理的离开给毛主席带来了巨大的打击,两人携手革命半生,现在周总理走了,毛主席怎能释怀,回想过去种种,不禁红了眼眶。

毛主席因为身体原因没能参加周总理的追悼会,在那一刻,他或许还想到了自己,在嚎啕大哭后,开始不喜见人、不爱说话。

朱德

1976年7月6日朱德总司令的离世。他的离去代表着曾经与毛主席一起并肩作战的老人都与世长辞了,该是多么寂寥。

另外,在晚年时毛主席缺少没有家人的陪伴,1975年除夕夜只有几个工作人员,他很想念湖南,在离世前都惦记着要会湖南去,那是故乡,而他为了祖国很多年没能回去过。

最后的一个重击是当年的唐山大地震,唐山大地震发生在1976年7月28日凌晨三点四十分,重病的毛主席得知消息后悲恸大哭,这个国家多灾多难,经历了这么多年的风风风雨雨却仍然没有被眷顾,躺在病床上的他担心这个国家,他希望还能为这个国家做点什么!

伟人逝世

就这样,带着曾经的辉煌与对未来的不舍、带着未完成的诸多事宜,1976年9月9日毛主席还是没能在抢救中留下宝贵的生命。

后来全国人民以及全世界的人民都在歌颂他、追悼他,但是他还是很遗憾吧,遗憾没有机会将中国带领上更高的高度,没能亲眼看着中国愈发强大,即使我们后人说“我们会永远尊敬他、牢记他并努力实现他的心愿,他将永远活在每个人的心里”,但是毛主席晚年时的那份心境还是在历史的滚轮上留下了斑驳的痕迹。

今天的内容就说到这里,我们下期见!


微信订阅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