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 科普新天地,今天是: 农历:

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普动态 >  “土味”电影《八步沙》诞生记 银幕内外温情接力
“土味”电影《八步沙》诞生记 银幕内外温情接力

“土味”电影《八步沙》诞生记 银幕内外温情接力

华夏文明导报 2021-08-12

一棵树,一把草,压住沙子防风掏……在茫茫戈壁上,在漫天飞沙中,他们的身影就像戈壁上列队的白杨,尽管命运已结出悲怆的硬痂,却依旧充满韧性与活力,向上而生,纵然只剩一腔孤勇,也绝不拖泥带水。


7月8日,由中宣部电影频道和甘肃省联合出品的电影故事片《八步沙》在电影频道黄金时段播出。《八步沙》用影像真实还原了“时代楷模”——古浪县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的感人事迹,坚守与逃离、理想与现实,都在电影中真切地展现,直抵心灵与人性。近日,《华夏文明导报》通过对该剧主创团队、赞助商及观众的深入采访,为大家揭秘一部“土味”电影的“诞生记”。


undefined


A


电影故事片《八步沙》电影海报

八步沙地处腾格里沙漠南缘,距古浪县城30多公里。上世纪80年代,这里曾是当地最大的风沙口。


1981年,饱受风沙之苦的古浪县郭朝明、贺发林、石满、罗元奎、程海和张润元“六老汉”按下红手印,立下铮铮誓言,以愚公之志承包植树,卷起铺盖挺进八步沙与风沙抗争,誓用白发换绿洲。


40年来,以“六老汉”为代表的八步沙林场三代职工在茫茫荒漠生动书写了变“沙逼人退”为“人进沙退”的绿色篇章,为生态环境治理作出了重要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8月到甘肃考察工作期间,特地前往八步沙林场考察,并指出,新时代需要更多像“六老汉”这样的当代愚公、时代楷模。要弘扬“六老汉”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奋斗精神,激励人们投身生态文明建设,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奋斗。2019年3月29日,中宣部决定授予这一先进群体“时代楷模”光荣称号。


“时代楷模、当代愚公,八步沙‘六老汉’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精神,不仅是八步沙的精神,更是我们甘肃精神,作为一家本土的影视公司,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来讲好这个甘肃故事。”电影故事片《八步沙》制片人潘红阳说,认识到这一先进典型在新时代的楷模、示范意义,甘肃风行影视文化有限公司于2019年年初开始便精心策划创作摄制以反映这一群体事迹为题材的电影故事片。


在中宣部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和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的指导、支持下,经八步沙林场先进群体生活原型支持、授权,甘肃风行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强化编剧力量、精心选请导演,多次深入八步沙林场进行采访、采景、体验生活,认真进行剧本创作、剧本研讨、剧本修改和再创作,对影片的拍摄进行过细策划,使影片具备了坚实的生活基础、文学基础和拍摄基础。



B



undefined

电影故事片《八步沙》剧照

2020年夏秋之交,摄制“梦之队”集结古浪,很快就遇到了拍摄的第一个挑战:没有取景地。由于治沙成绩太过突出,八步沙林场附近绿树成荫,昔日的漫天黄沙早就没了踪迹,摄制组只好转奔他处。“我们花了一个星期,考察了很多地方,最终在甘肃内蒙交界的沙漠深处找到了适合的拍摄地,但那地方据我们的驻地足有80公里之遥。”潘红阳说。


漫漫黄沙,热浪袭人,拍摄地寸草不生,没水没电没信号。“载有设备的车一进沙漠就陷了进去,没办法,我们只好雇用当地的四轮皮卡车把设备运进去。”潘红阳说,拍摄地由于地处沙漠深处,送饭的经常会迷路,跟剧组失去联系。“那时候,你突然觉得自己好像与世隔绝了。”


广袤的沙海天气变幻有如孩子的脸,前一刻晴空万里,突然又狂风大作,剧组给每位工作人员都配备了一个防风镜,但沙子来了根本来不及戴。“我们既然来拍沙子,就只能和沙子交朋友,以它为伴。现在每每想来,那段经历对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次洗礼。”


电影的重头戏是1993年5月5日侵袭古浪县的“黑风暴”,那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风沙灾难。“只有真实地还原那场风暴,才能反映出沙尘暴对人的生命和生活所造成的危害,从而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潘红阳说,为此,摄制组特意租了两台飓风机,长途跋涉几千公里从长春运到沙漠深处。“真正的沙子吹在人脸上是特别疼的,我们只好买了几百袋子麸皮,用麸皮当沙子。牺牲了好多麸皮,但我们还原了那个真实的场景。”

C



电影故事片《八步沙》剧照

回忆为期几个月的拍摄创作时光,潘红阳多次表示,《八步沙》能够顺利完成拍摄,离不开各赞助单位的大力支持,特别要感谢中国建设银行甘肃省分行、兰州时代土方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和甘肃恒达环保集团纸业公司的协助拍摄,使影片在最短时间内顺利杀青,效果臻于完美。


“六老汉将绿色梦想铸成黄金信仰,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代一代接着干,用耐心、苦心、恒心,战风沙、斗荒漠,不惧艰难、勇毅前行,以百折不挠的意志,把曾经的黄沙荒漠变成了今天的林海绿洲,为生态环境治理和构筑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作出了卓越贡献。”建设银行甘肃省分行党委副书记、副行长张新华表示,作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建设银行始终履行大行担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融入并全力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将社会责任与银行金融服务融合起来,持续加大对祁连山生态恢复、荒漠化治理等重大项目建设的金融支持,全力服务黄河流域生态黄金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甘肃恒达环保集团纸业公司总经理马建宁说:“我们生活在西北,深知‘六老汉’扎根荒漠的艰辛和不易,敬佩他们的选择和坚守。作为西北区域的企业,参与家乡的宣传和建设,既是我们的责任,又是我们的义务,同时也是我们引以为豪的事情。”


同样被这个故事打动的,还有很多古浪县的本土企业。腾格里产业孵化中心的负责人杨国奇和董玉熙听说电影《八步沙》即将开拍,辗转找到了制片人潘红阳,表示愿意为电影的拍摄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八月的腾格里沙漠,烈日当空,酷暑难耐,电影开机前后,杨国奇和董玉熙联系到当地的多家商户企业,为剧组赞助了西瓜、纯净水、遮阳棚、手工拉面、功能饮料等防暑物资。古浪县金水源丝路驿站的负责人米金龙不仅在电影中过了一把“戏瘾”,还把自家的驿站腾出十余间房免费供剧组人员住。


“这部电影的成功创作拍摄呈现出一个新的特点,就是社会公众和企业的主动参与。”潘红阳说,“他们把支持和参与电影事业作为贡献社会和提升自身的重要契机,这是电影和其他文化事业产业的福音,也是这些企业崭新文化形象的有效展示。”



D



电影故事片《八步沙》剧照

叛逆的少年不愿走父辈治沙防沙的老路,独自去了外面闯荡。当他再度回到故乡时,父亲仍埋头在院子里翻沙子。他心下愧疚,找了根棍子递给父亲,然后趴在凳子上。父亲看了看他,却意外地没有打他。父子二人就这样四目相对,静默无言……一场戏,犹如一处山泉,涓涓流淌,连绵不断;又如一场云霾,厚重低沉,压迫人心。


电影《八步沙》如期上映后,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影响,好评如潮。“以小人物书写大情怀,以小成本构建大格局,以小切口展现大主题。作品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兰州时代土方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马满江表示,这是一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屈指可数的、鲜活立体的先进典型。这是勤劳智慧的古浪人民的骄傲,是天马行空、自在武威的自豪,是不甘落后的陇原儿女的骄傲和自豪。


有人收获的是感动,有人收获的则是共鸣。武威人蔡春生说:“影片中展现了自上世纪80年代到今天的时代流变,风沙线上黑风暴、防风林、绿洲田园,古浪的山川胜景和浓郁的民风民俗,逼真呈现,效果强烈。对于我们70后而言,好多场景都很熟悉,像毛驴车拉水,人们脸上的红二团,还有铁锹把麦草方格化压沙等,看着都是那么亲切,让人热泪盈眶。”


三代愚公志,黄沙变绿颜。如今,八步沙“六老汉”的“传播链”还在不断延伸,“影响圈”也在不断扩大。从影视剧、话剧、花儿剧到八步沙文学,八步沙“六老汉”用他们独特的光芒照亮这片土地,如一座巍峨的丰碑,傲然屹立。



微信订阅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