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 科普新天地,今天是: 农历:
甘肃科普新天地 2023-07-22
积石山的夏天令人向往,内地到处酷暑难耐,可那里非常凉爽,天然的避暑胜地。七月的早晨,从小城临夏市出发,沿着临大公路西行,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去探访一座被湮没了的位于积石山下的历史古城——谭郊。可能大多数人都不清楚或者不知道它的存在,虽然被历史遗忘,但它确实存在,它是五胡十六国时期一个由鲜卑族首领乞伏国仁征战南北,统一各少数民族部落而建立的国家,史称西秦。
汽车行驶了二十多分钟,就到了癿藏隧道,此地已入积石山县境。昔日的癿藏梁,是一条山路蜿蜒,十分难走的公路,现在已用一条隧道贯通,好走多了。整齐的行道树往后一掠而过,两侧的农田中绿意盎然,小麦快进入成熟的季节,微微泛黄,油菜花大多已谢了,深深的弯着腰,似乎在向路人鞠躬,迎接游人的到来。沿途相伴着在建的临大高速,散发着现代化的气息。
从寨子沟乡尕马家的山头看吹麻滩的街道,高楼林立,公路交通错落有致。沿着宽阔平坦的滨河路,来到了风景秀美的黄草坪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金黄色的海洋,放眼望去,矮矮的山丘镶嵌在金露梅世界里。金露梅枝脆叶小而繁茂,花的颜色主要是金黄色,当然也有三两枝白花点缀着整片花海,金黄色的金露梅显得高贵而平凡。漫步于齐膝高的花丛中,心旷神怡,闭上眼睛享受着微风送来的花的沁香,充满诗意,让人陶醉。骄阳的照射,丝毫没有阻挡金露梅的盛开。白云蓝天,草原牧场,几头黄牛甩着尾巴,悠闲的吃着青草;小鸟唱着宛转动听的歌曲,伴随着栈道上高亢的花儿声,流连忘返,忆想起一千六百年前在黄草坪的脚下,在刘集乡崔家村,曾经建立过一座五胡十六国之一的西秦都城——谭郊。
公元412年,西秦第二代国王乞伏乾归将国都从苑川(今甘肃省榆中县)迁移到谭郊。从此以后西秦国内发生了一系列政治动荡。公元412年六月,乞伏乾归被其兄长乞伏国仁(西秦第一代国王)之子乞伏公府所杀。公元385年,乞优国仁去世时因儿子公府年幼,群臣推举乞伏乾归继立王位。现在公府长大了,不得立而刺杀乾归。公府逃往大夏(今广河县境内),乾归长子乞伏炽磐掌握了西秦政权,派广武将军乞伏智达、扬武将军乞伏没奕干率骑三千追击公府。以其叔乞伏昙达为镇京将军,镇守谭郊,以骁骑将军乞伏娄机镇守苑川。412年七月,乞状公府奔靠其第乞伏阿柴,乞伏智达击破公府于大夏,阿柴奔走叠兰城(今广河县境),杀阿柴父子五人。公府逃至嵻琅南山(今广河县城南),抓获公府父子四人,带回谭郊。412年七月末,车裂乞伏公府父子四人于都城谭郊。先前乞伏炽磐因镇守苑川而未被刺杀,于是率文武百官及民众二万余户迁都枹罕(今临夏县新集镇古城村),412年8月,乞伏炽磐袭王位于枹罕,改元永康,自称大将军、河南王。承父遗策,笼络陇右汉、羌等,重用汉族豪门、俊杰之士,巩固了政权。对外纵横捭阖,东征西讨,使西秦进入极盛时期。西秦的存在及兴盛,对于陇右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各民族之间的融合,均具有重大意义。这是一段惊心动魄而又悲壮的积石山历史。昔日的黄草坪,曾经是西秦辉煌时的天然牧场,也是一代枭雄乞伏乾归冬季打措的围场。巍巍积石山,耸立于海拔三千多米的云端,在向游人诉说着那段金戈铁马,驰骋沙场的艰苦岁月,在古河州的土地上曾经有个朝代建都十九年之久,年代虽已久远,但值得后人挖掘和研究。
空气中弥漫着金露梅的清香,驱车畅游其中,心中带着久久难以平静的惆怅。汽车下了蜿蜒盘旋的盖星坪,几分钟就到了崔家峡口。峡口的前面,是一片开阔的田地,由几十公顷那么大,这里就是曾经的谭郊古城所在地。据史料记载,东晋安帝义熙七年(411年)西秦乞伏乾归攻后秦略阳、水洛,陟其民3000余户于谭郊,遣乞伏审虔率众2万筑谭郊城,城址呈长方形,东西长220米,南北宽200米,面积约44000平方米。城墙系夯土所筑,南城墙正中有一城门。田里的庄稼非常拙壮,而我所寻访的谭郊古城荡然无存,只是在一条羊肠小道边的农田里看到了两座孤立的大土堆,这大概就是古城城墙的一点遗址吧。开阔田地东临滔滔的黄河水,西面和北面是高高的积石山,南边是刘集河的第二台阶,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将把这里选定成了易守难攻的战略要地。以前沿临大公路去大河家时,崔家峡这边不通公路,只从肖红坪的山上经常看到对面这片整齐而神秘的土地。今天,身临其境,感觉全然不同。总认为这里的土地是山坡地,其实不然,在这陡峭的山坡上耕种的是一层一层平坦可以灌溉的梯田,难怪农作物长势茂盛,年年丰收。很难想像,在积石山的脚下,还有这么一片胜似江南的神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