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 科普新天地,今天是: 农历:
今日头条 2023-04-09
甘肃作为一个环境并不是很优越的内陆地区,要想得到快速高效的发展是很难的。但如今的甘肃已然是脱胎换骨,与建国前那种满目疮痍已然是截然不同了。
那么让甘肃拥有如此大变化的人又是谁呢?或许在了解首任甘肃省委书记张德生的故事后,就会明白其中一二了。
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因此各地原生条件也是参差不齐。有得天独厚的黑土地东北,有天府之国美称的四川,也有山水甲天下的桂林,但有的地方却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是贫瘠之地,它便是甘肃。
从地图上看,甘肃地处于我国最中心的位置,与宁夏,陕西,四川等地都有接壤,按理说这样的地理位置应该是发展比较好的。但是坏就坏在甘肃还有一个地理名词,那就是西北内陆地区,这也就注定了其自然环境是相对恶劣。
要知道这里可是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的交汇地带,这样的气候交汇处也就意味着甘肃省境内复杂多变的气候环境。
在此基础上也造就了甘肃气候干燥,河流稀少的情况,即便有河流大多数也都是内流河。众所周知水乃生命之源,甘肃省如此匮乏的水资源,自然也就造成了当地农业发展落后。
再者甘肃省内多高山,多滩涂,导致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又少,农业发展受到制约自不必说,就连交通建设也是因此遭到严重滞后,可以说是在此地想要得到迅猛发展是举步维艰的。
即便如此,出生于陕西榆林的张德生在得知需要出任甘肃首任省委书记的他,也没有因此退缩,反而是临危受命。
张德生的父亲是一个鞋匠,母亲没有外出打工,因此他的原生家庭还是十分贫苦的。好在张德生的父母非常明事理,虽然家境贫寒还是让他有读书的机会,最终考上了当时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学习。
在此期间他受到了许多进步青年影响,加入革命队伍开始了自己为国奉献的一生。在学校学习时,他接受了当时的革命思想,后来参加了大革命。
革命总是充满危险,张德生有幸跳脱于蒋介石的“四一二政变”,不过还是在后来的陕西起义中不幸被反动派抓捕。狱中的他坚守革命理念与信仰,面对威逼利诱丝毫不为之所动,最终被我党成功营救。
营救计划成功后,张德生立刻再次加入革命战斗之中,这期间他参加了长征,彼时的他主要负责沿途之中进行联络工作,也见识到了各地民俗民风,为此后的主导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时间很快来到抗日战争时期,张德生在组织的考察后成为了陕西省省委书记,一直到解放战争期间都是如此。
在他的带领下,陕西不仅平安度过抗日战争,在解放战争中也打了一个山西地区漂亮的反击战,击退了国民党军的进攻。
由于有着陕西地区一把手丰富的经验,建国后中央决定将张德生调任至甘肃省,作为首任省委书记。
张德生自然也是明白甘肃实际情况,正因为了解因此他才会在上任期间呕心沥血尽心尽力,给甘肃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首先他对甘肃境内的土匪残余进行了绞杀和劝降,很快让当地恢复了和平稳定的环境。其次对甘肃进行土地改革,让老百姓拥有了自己的土地,从而调动了老百姓生产的积极性。
他也再次对甘肃恶劣的自然环境做出了对应措施,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植树造林。在他的带领下,甘肃工农业都得到长期有效均衡的发展,也为后来一五计划的开展做了铺垫。
张德生在职期间任劳任怨,面对曾经战友的调任中央,他也毫无怨言。要知道他从陕西到甘肃属于是平级调任,也是当时一个非常独特的例子。
因此那时候也有一些“风言风语”,说张德生表面上是调任上升,实际上“明升暗贬”,但张德生从未在乎过这些流言蜚语,而是扎根甘肃搞发展,赢得了当地老百姓与中央领导的双重认可与赞扬,也算是事业有成。
1965年3月4日张德生因病在西安逝世,享年56岁。临终时曾留下遗言,将自己的遗体献给医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