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 科普新天地,今天是: 农历:
今日头条 2023-05-30
632年,李世民请大臣们吃饭,吃到一半时,尉迟恭突然站起来,一拳打在任城王的眼睛上,李世民勃然大怒。
位列凌烟阁24功臣第7位的尉迟恭是个猛人,他曾经与李世民一起,带领500玄甲军对抗上万名敌军,而且还成功在“飞将”单雄信手里救下李世民,可以说他对李世民有救命之恩。
当然后来他更是与李世民一起,仅带极少的护卫,将窦建德的大军引入包围圈,那一刻以身犯险的李世民,是相当自负,又相当信任尉迟恭的。
当然这一切与尉迟恭在玄武门中的表现,又差了一个档次。
那一次,尉迟恭不但将李世民从李元吉的枪下救出,同时回身一箭,将李元吉射死,给李世民去了一大后患。
尉迟恭的功劳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李世民登上皇位,将他与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同等赏赐,都是相当于宰相级别的顶级大赏,实封一千三百户。
按理说都已经是堂堂的吴国公了,尉迟恭应该是学着怎么当个好领导,可是尉迟恭偏偏没有这个觉悟,他开始犯小心眼的毛病。
每次看到长孙无忌、杜如晦和房玄龄有什么问题,他不是私下里协商,而是毫不留情的当面硬怼,搞得对方下不来台,以至于在官场上人缘极差。
不过李世民对他真心不错,为缓和矛盾,就把尉迟恭调出长安,到襄城任都督去了。
632年,李世民宴请这些开国功臣,身为同州刺史的尉迟恭也受到邀请,这一回尉迟恭又开始怼天怼地怼空气。
坐下后,尉迟恭就有些不舒服,关键是排在他前面有几个人的功劳显然没他大,然而这是皇宫大内安排的,他虽然难受也只能是忍着。
可是酒喝到一半的时候,故意喝大酒的尉迟恭就开始表演,他先是指着坐在他上首的一名官员:“你有什么功劳,敢坐在我的上首位?”
那个大臣一愣,急忙说道:“吴国公,在下冒犯了。”
然而尉迟恭还不依不饶,这时坐在尉迟恭下首的任城王李道宗开口了:“吴国公,咱们来都是喝酒庆贺,就不要为些许小事动怒了,来,本王敬你一杯。”
这时尉迟恭转身看了一眼任城王,冷冷一笑,站起身来,一拳打在任城王的脸上,然后说道:“你有什么资格敬我喝酒?凭你也配?”
这时候坐在最上首的李世民实在是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他啪地一声放下手里的酒杯,立即全场肃静。
李世民眼睛紧紧盯着尉迟恭看了一会,然后慢慢地说道:“《汉书》记载,西汉建立后,随汉高祖建功立业的功臣很少有能够保全自身的,为此,我心里是有些看不起刘邦的。”
说到这里,李世民将目光转向在场的众多功臣,继续说道:“因此我登上皇位后,就在心里暗暗告诫自己,一定不能像汉高祖那样做,而是要保全功臣,让他们安享晚年,子孙平安。”
顿了一顿,李世民再将目光转向尉迟恭,语气也变得凌厉起来:“可是当看到有些高官不断触犯国法,我就越来越理解汉高祖当时的心情,韩信、彭越被杀掉,难道仅仅是汉高祖不容功臣么?”
吁了一口气,李世民的语气依然铿锵有力:“赏罚分明,是国家治理最紧要的事情,当赏则赏,当罚也必罚,过分的恩赐是不能给得太多的,否则就会变得骄纵起来。”
停了一下,李世民的语气中饱含着真情:“吴国公,马上退下去,回到府中反省自己,别做后不悔不及的事情。”
此时尉迟恭喝下去的酒早已经变成冷汗冒出来,他跪在地上连连磕头:“臣知罪,臣马上回去反省。”
回到家里的尉迟恭变得谨小慎微起来,几乎是大门不出,二门不入,闭关修炼。
又过了一段时间,李世民看到尉迟恭的表现极为满意,于是对于这员猛将进行安抚,他把尉迟恭叫来:“吴国公,你为国操劳,立功无数,朕打算将公主嫁给你,你意下如何?”
尉迟恭一听就愣了,心里不断地吐槽:“老子都50多了,比你还大十多岁,那公主才多大,这是不是老牛吃嫩草么!”
想归想,做归做,尉迟恭赶紧跪下道谢:“老臣不敢,只是家有糟糠之妻,不敢奢望公主下嫁!”
李世民也就是嘴上说说而已,他也不想把水嫩嫩的女儿,嫁给一个油腻大叔,只不过是让尉迟恭感觉到自己对他的亲近与爱护罢了。
当然此时已经想明白为官做人道理的尉迟恭十分上道,不久后就辞去官职,在家里修道炼丹,一直到73岁才驾鹤西游。#历史开讲#
文/蓝风烛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