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 科普新天地,今天是: 农历:
今日头条 2023-04-07
在解放军的序列中,华东野战军名将如云,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立下了赫赫战功。
以攻坚战闻名的华野八纵司令员王建安被评为了开国上将,八纵政委谭启龙却因在地方工作而没有评上军衔。
但是谭启龙的成就却超过了许多将军,他先后六次出任了五个省的省委书记,创下了惊人的从政记录,被称为“五省书记”。
1976年,谭启龙给华国锋写信,要求安排工作。华国锋回复:去青海当省委书记。
华国锋
谭启龙1913年出生于革命老区江西永新县。和众多无产阶级革命家一样,谭启龙也有着一个悲惨的童年。他三岁刚懂事时,父亲就因为过度劳累而撒手人寰。
十岁那年,母亲也因为团丁上门抢东西而被活活打死。谭启龙从此成了孤儿,受尽了欺凌,靠着给地主家放牛才能混口饭吃。
1928年,红军来到了永新,发动穷苦百姓打土豪、分田地。谭启龙看到了希望,毅然报名参军,从此成为了一名“红小鬼”。
脱离了苦海的谭启龙劲头十足,他很快就当上了永新少先队队长,在攻打吉安的战斗中,谭启龙与来自浏阳的胡耀邦表现出色,成为“红小鬼”中的佼佼者。
谭启龙等人
经过多次反“围剿”战争的洗礼,谭启龙迅速成长起来。20岁时,他担任了湘赣少年先锋总队队长,被送往中央苏区马列学院学习。在一次会议中,谭启龙第一次见到了毛主席。
在会后的座谈中,当毛主席得知谭启龙来自永新时,他高兴地说道:“我对永新很熟悉,我的爱人贺子珍也是你的老乡。”
听完谭启龙的身世后,毛主席亲切地叫他“放牛娃”,鼓励他好好学习,以后才能挑更重的革命担子。
红军被迫开始长征后,谭启龙没有跟随红军主力行动,而是奉命留在南方坚持游击战争,谭启龙在湘鄂赣苏区经历了三年的艰难岁月。陈毅在《梅岭三章》中对此有过生动的描述。
谭启龙等人
在一次与敌人的战斗中,谭启龙左腿中弹负伤,与主力部队失散。他和警卫员东躲西藏,在山林中艰难行进,几个月后,才坚持走到后方医院治疗腿伤。
战友们见到他,都认为他能活着走出敌人的包围圈是个了不起的奇迹。
抗日战争爆发后,谭启龙奉中共华中局的命令,率部在浙东开辟抗日根据地,他们一边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保卫家乡,一边广泛开展敌后统战工作,组织群众创造敌后根据地。
之前他做过少先队、青年团的工作,这一次是他全面主持地方的党政军领导工作,这段经历使谭启龙的综合能力有了质的提升。谭启龙以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文件为基础,结合浙东地区的实际情况,有效地开展了发动群众工作。
谭启龙等人
谭启龙和战友们将敌后游击战争和贯彻我党的方针、政策等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到1945年日本投降时,浙东抗日根据地已经达到了400余万人口的规模。谭启龙在此期间积累了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为他解放后当上省委书记,主政一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解放战争时期,谭启龙结束了游击队生涯,后来担任合并后的华东野战军1纵政委,参加了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等重大战役。
1949年,谭启龙担任三野第七兵团政委,参加了渡江战役和解放浙江战役。
七兵团主要任务是解放浙江全境,三野副政委谭震林暂时兼任了七兵团的政治工作。谭启龙将重心放在了准备接管浙江的地方工作上面,在作战方面,他反而参与不多,因此他在解放军中的名声并不大。
谭震林
不过从资历上来说,他是毫不逊色的。谭启龙的搭档王建安在1955年授衔时,被评为开国上将,谭启龙应该可以评个中将,但因为他早早地参与了地方工作,没能参与评衔。
前方正在激烈地进行着解放浙江的战斗,谭启龙紧急向中央求援,从华东局调来八千余名干部。谭启龙有过在浙江打过多年游击的经验,他收集、汇总了相关的中央政策和地方资料,组织这批南下干部进行培训,让他们学习接管城市的经验。
当部队前脚攻占杭州后,谭启龙率领干部们后脚就抵达了浙江。一星期后,所有干部们已经被分配在浙江各地,开始了接管重建工作。
由此可见,谭启龙的地方管理、组织才能是十分优秀的。
谭启龙等人
新中国成立后,谭启龙留在浙江担任副书记,在全省主导剿匪除恶,恢复社会治安,同时开展了如火如荼的土改运动,贫苦百姓彻底翻身,分到了田地。
1952年,谭启龙接替谭震林担任浙江省委第一书记。他积极贯彻党中央开展农业互助合作的政策方针,到1953年底,全省有近一半的农户加入了合作社,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受到了中央政府的表扬。
1953年底,谭启龙在杭州火车站迎来了毛主席的视察,尽管距离上一次在中央苏区与毛主席见面已经过去了20年。但是毛主席还是一眼就认出了谭启龙。
毛主席亲切地说:“你这个放牛娃这么快就当上了省委书记了!”
毛主席在杭州停留了近三个月,为起草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殚精竭虑、集思广益。谭启龙除了为毛主席提供各种保障以外,还陪同他视察了浙江的许多地方。
谭启龙与毛主席
在考察鲁迅故里时,毛主席对谭启龙说:“我们共产党的干部对人民就得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
谭启龙深深地记在了心里,把这句诗写下来挂在卧室里,时刻鞭策自己。
毛主席还亲自向谭启龙传授做好一省工作的经验:重要的是调查研究,一定要深入群众,才能掌握群众的脉搏,从而顺利解决问题。谭启龙深受启发,调查研究成了他以后的工作法宝。
1954年,谭启龙调任山东省委书记。谭启龙来到山东后,大力组织、发动群众兴修水利,改善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实现了粮食的大幅度增产。
谭启龙以点带面,将优秀村寨树立成为典型在全省范围内推广,迅速在全省掀起了“改造示范村”的热潮。
毛主席
1957年10月,谭启龙再一次接待了毛主席的视察。他详细地介绍了营南县历家寨大规模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的经验。当毛主席得知历家寨依靠集体的力量,改造了穷山恶水,获得了大丰收,心中十分高兴。
他认为厉家寨是一个“愚公移山”的好例子,值得推广。
1957年,谭启龙在济宁地区调查时,发现了当地群众因为自然灾害,已经面临了严重的生活困难。
他当即立断,紧急调拨了2亿斤粮食过来救灾。同时向中央汇报灾情,获得了800万赈灾救济款项。
谭启龙迅速召集当地领导开会,迅速采取了补救措施:停办食堂,给群众分发铁锅;拿出三成土地供群众个人耕种;大牲畜分户喂养;允许群众进行自产自销;安排医务人员下乡,为群众治疗水肿病……
粮食
这些措施在当时是需要极大的勇气和魄力的。
正是因有了谭启龙等人负责任的及时应对,济宁灾情得到了控制,灾区也积极开展生产自救运动,最终没有酿成更大损失。时至今日,当地百姓还对谭启龙充满感激之情。
因为当时的大环境问题,谭启龙的仕途也遭遇到了一些波折,他很长一段时间被边缘化,成了“靠边站”干部。
不过毛主席没有忘记他,1968年,他在一次谈话中提到了谭启龙:“谭启龙的情况我了解,他是放牛娃出身,能有什么问题?”谭启龙因此在九大中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1971年10月,毛主席得知谭启龙来北京开会,特意让周总理将他请到了中南海丰泽园谈话。谭启龙怀着激动的心情走进了菊香书屋。毛主席让他坐下后,微笑着问道:“放牛娃,你好啊!过得可顺心?”
毛主席与周恩来
听到谭启龙肯定的回答后,毛主席又问:“你的工作有安排了吗?”谭启龙如实地回复自己现在没有正式的工作。
毛主席缓缓地站了起来,低头走了几步,然后抬头对一旁的周总理说:“谭启龙的能力不错,为人我也了解,给他安排个工作吧!”
经过充分考虑,谭启龙被任命为福建省委副书记,虽然级别下降了半级,但对渴望为人民工作的谭启龙来说无疑是天降福音,他欣然南下去福建上任了。
1972年,为了恢复浙江的局面,中央考虑到谭启龙对浙江更为熟悉,于是再次任命他为浙江省委书记。谭启龙不负所望,他团结领导班子,在浙江省进行了全面、有效的工作。
但是好景不长,1975年,谭启龙又一次遭受打击,被撤销了全部职务,回京治病时,被软禁在京西宾馆接受审查。
谭启龙等人
1976年,中国的历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华国锋成为了国家最高领导人。他在老一辈革命家的支持下,开始逐步推动国家各方面的工作走上正轨,发展工农业生产。
在政治领域,华国锋着手拨乱反正,重点放在复查、平反冤假错案,为一批老干部落实政策。
已经被看管近一年的谭启龙看到了希望,通过积极申诉,他的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
不仅完全恢复了自由,生活待遇也得到了落实。此时,谭启龙已经63岁了,按理说,他也可以选择见好就收,退居二线当个顾问,或者干脆完全退休安享晚年。
但是谭启龙却认为,自己这些年来因各种原因,浪费了很多工作时间,可以说是壮志未酬。加上自己的身体还不错,完全可以再为国家和人民继续工作。
华国锋
思考再三,谭启龙连夜伏案,提笔给华国锋写了一封信,希望党中央能给自己分配力所能及的工作。
华国锋之前在山西、湖南和国务院工作,与谭启龙的交往并不多,但他对谭启龙这名老书记却比较了解。谭启龙在浙江、山东、福建等重要省份工作多年,工作经验十分丰富。
再加上谭启龙也是“红小鬼”出身,经受住了各个时期的考验,个人资历和和工作能力都是出类拔萃的。接到谭启龙写来的求职信件后,华国锋经过慎重考虑,认为谭启龙完全可以启用。
在家中焦急地等待了半个月后,谭启龙接到了华国锋要亲自找他谈话的好消息。谭启龙听后十分高兴,他感觉仿佛年轻了十几岁,脚步瞬间轻快了不少。
华国锋
来到中南海,华国锋恳切地告诉谭启龙:“现在全国的省级领导班子基本上配备齐了,只有青海省还有空缺,只得委屈你去大西北,继续做省委书记!”
这个结果其实是有些出乎谭启龙意料的,他原以为能当个省级二、三把手就已经很不错了。现在还是安排他去当“封疆大吏”,说明华国锋还是很信任他的。谭启龙当即站了起来,向华国锋表示了感谢,表示坚决服从党中央的工作分配。
接下来,华国锋向谭启龙介绍了青海省的形势,以及目前的工作重点,希望他能尽快到任,抓紧落实中央政府的各项政策。
谭启龙不愧是一名优秀的领导管理者,他在青海一方面推动落实政策,整顿社会秩序;一方面发展生产力,提振工农业,工作进展得十分顺利。
谭启龙
青海的工作走上正轨之后,中央又调任谭启龙担任四川省委书记。1982年,年近七旬的谭启龙因身体原因,主动向中央申请退居二线。三年后,谭启龙正式卸任,解甲归田。
1986年5月,邓小平会见了谭启龙,一个小时的谈话即将结束时,邓小平询问他:“你晚年是去杭州,还是去成都养老?”
谭启龙早就考虑好了,他回答道:“我还是去山东吧,那里的百姓很好。”
最后,邓小平问他:“还有没有生活上的要求?”谭启龙说生活上没有困难,只是有个愿望,希望能得到邓小平的一幅题词。
邓小平打破了不为活人题字的惯例,当场为谭启龙写下了“人间重晚晴”几个大字,表达了对“老书记”谭启龙的尊重和褒奖。2003年,刚过完九十大寿的谭启龙因为心脏病突发,在济南逝世,走完了波澜壮阔的一生。
邓小平
谭启龙的一生堪称传奇,他已经先后在浙江、山东、福建、青海和四川五个省担任了六任省委书记,这是一个罕见的履历,有人开玩笑地说他是“书记专业户”。
无论在哪个地方,谭启龙都秉承“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宗旨,以实干的精神,不遗余力地贡献着光和热。同时,他也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尊敬。
谭启龙从一名放牛娃成长为省委书记,离不开毛主席的关心和指导。而他成功地复出,也反映出华国锋同志的任人唯贤,知人善任。
下一篇:“新希望"带给灾区人民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