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 科普新天地,今天是: 农历:

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普文摘 >  孔融让梨
孔融让梨

孔融让梨

青山读文史 2023-02-22

公元208年,曹操下令将孔融处死。当官兵上门抓捕时,孔融的一对幼子正在下棋,看父亲被抓,依旧淡定下棋。官兵奇怪道:“你们的父亲都要被处死了,你们怎么还有心思下棋。”

事实上这两个孩子并非不懂事,而是头脑太过清楚,他们淡定回答道官兵:“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意思是朝廷既然要将他们毁了他们家,那么再多挣扎和哀求又有什么用呢,还是好好下完这一盘棋吧。

很难想象,两个不满十岁的孩童竟然能说出这样的话,或许这与他们父亲的基因脱不了关系。

孔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自小他就天资聪颖,智慧过人。不满3岁的时候,在他身上就发生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引得后人争相传颂。

孔融十三岁的时候已经博览群书、满腹经纶,颇有一番家国天下的理论。后来他被征为司空掾属,还在北海为过相,其后又被刘备上表推荐兼领青州刺史,仕途可谓是步步高升。

只可惜到了东汉末年天下大变,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鲁国的孔融也划分到曹操的名下。一开始曹操很疼惜这位人才,他知道孔融胸怀大志、深谋远虑,所以提携他做了自己身边一位丞相,想借助他一臂之力完成日后夺取天下的大计。

因为是曹操自己选择的人,所以他对孔融他是一万个放心,甚至对他的态度都是客客气气、礼让三分。

仗着几分薄面,孔融在曹操面前说话都是随心所欲、畅所欲言,乃至于和曹操起争执的时候都不在少数。

很难相信,向来以小心眼著称的曹操居然能受得了孔融那么长的时间的逆反。

可孔融那头却不一般,也不知他是对曹操有所不满,而是恃宠而骄的个性使然,总是他对曹操所提出的各项政策和方案都有所不满,甚至站出来公开驳斥曹操的想法。

比如曹操想在民间实行屯田禁酒令,意在指导百姓屯粮储备,可孔融却非要说曹操是搞得老百姓没酒喝。最后一来二去,搞得禁令实行不了,曹操也对孔融恨之入骨。

这样的事情发生多了难免也让曹操对孔融心生间隙,他觉得此人对自己不忠不义,甚至怀疑他有谋反的二心。

而且孔融由于是孔子后代,在百姓之间深得人心,所以一旦他摇旗呐喊,必定有无数路人缘为他撑腰。

如此看来孔融才是那个危险分子,曹操对他的态度渐渐开始由爱生恨,最终他下定决心要将灭了此人。

这下可好,孔融因为口不择言以及狂妄自大本就在外面得罪一帮人,如此一来对他落井下石的举动是比比皆是。

可怜那孔融不仅在朝堂之上被一帮大臣给联合弹劾,而且还要面对曹操给他的欲加之罪,什么孝行有亏、妄议朝政、预谋不轨、不尊朝廷、言论放荡等等的罪名通通都被安放在他的身上。

不论这些说法真假与否,孔融是跳到黄河都洗不清了。总之数罪并罚,面对孔融只有死路一条,公元208年,官兵奉命去往孔融家中捉拿他归案,此时孔融正在和一双儿女下棋取乐。

面对老父亲强行被拷走,孔融的儿女却没有表现多么诧异,或许在他们看来这样的结果早已注定。老父亲孔融也早已将时局利弊同他们分析的清清楚楚。

就当孔融儿子说出了那句“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后,听闻的官兵将此话原封不动转述给曹操,也让曹操也大吃一惊。原本曹操只是想单纯除掉孔融,对他未成年的子女并不打算追责。

可两个孩子一番言论却让曹操打从心底害怕:小小年纪他们就能如此沉重冷静,恐怕日后还要了不得。只怕将来他们会找自己报杀父之仇。

担忧之下,曹操决定先下手为强。他命人抓来孔融的一双儿女,并要他们一并处以极刑。传闻行刑一刻,两人淡定如初。

孔融年龄稍小的女儿还问到自己哥哥,这最后时刻改以什么姿态来面对?

而孔融的儿子则回答她:我们可以下去和父亲团圆本就是一个高兴的事,不必过分感到害怕。几句话之后,孔融的一对儿女也一同赴了黄泉。

有时真的很难想象,两个不足十岁的孩童竟然会有比成年人还要成熟的心智、脾气,可能真的孔融的教导有方才会促成两个孩子如此早熟吧。

但话又说回来,孔融虽然有能力、有学识,可他短缺的情商却让他不仅害了自己,也害了自己孩子。


微信订阅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