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 科普新天地,今天是: 农历:
科普新天地 2021-10-19
在农村居民的生活中,经常会听到一些老一辈的人,讲出一些很经典的话,这其实就是谚语也叫老俗话。这些话都是经历过的,不知多少代人口耳相传,具有洞察世事的箴言。有些老话会让你受益一生,有些老话在现今却并不适用。比如这句老话“富不回乡,男不办三”,一起来看看吧!
农村老话:“富不回乡,男不办三”,啥意思?
“富不回乡,男不办三”,其实这句话分别指的是“富不回乡,穷不省亲”和“男不办三,女不过四”。
富不回乡:
你在外面闯世界发了财,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已步入到富人的行列,这个时候老话告诉你不要回乡,大家都知道你在外面混得不错,你一回家恐怕亲戚朋友,乡里乡亲都排着队向你借钱,你会为此惹上许多麻烦,所以劝你不要回乡。
男不办三:
是说男子不要在三十岁而立之年大办生日活动,因为这个时候你的事业还不是很有成就,今后的发展还很难预见,所以不宜大操大办生日,假如你大操大办,日后的事业发展不尽人意,人们就会耻笑你。
这句话有道理吗?你怎么看?
富不还乡是一句最经典的古语,如果你发了点小财最好别想着回乡建房养老,鹤立鸡群你会活得很累,眼红你,嫉妒你,恨你坑你,用舌根嚼死你,别指望别人会用羡慕的眼光看你,那是你喝多了自作多情罢了。
富不还乡,应该是表达:富有不要回故乡长时间生活,因为原来在老家生活大家都生活水平都差不多,你突然富有了又回来生活难免会遭人妒忌!但并不是表达一次也不回乡,偶尔回乡探亲和家乡人短时间接触并无过多生活中的瓜葛,这样也不会引起家乡人的妒忌了,反而大家更多的是羡慕,家乡人的骄傲!
首先说一下,好多都是围绕农村人来说的。一些农村人,在你穷的时候欺负你,有钱了又巴结你。你给我说说,到那不是这种现象!农村是一个大集体,所以这种现象更容易体现出来。什么叫世态炎凉,为什么又有衣锦还乡。中国是从农村往城市发展的,有几个往上查两辈不是农村走出去的!
普遍存在眼红病,特别是一些农村老人家,由于心态不好,专讲风凉话。我有朋友是改革开放勤劳致富的,回到家乡宴席几十围枱,食的时候笑脸相迎,掉头就说贪回来的,他那里有这个能力啊!朋友知道后,每年回去过年再不摆宴会了。
还有句话叫:荣归故里!我觉得做人做事要有原则,准则!发财了,不能因为怕别人借钱,而不回故乡。
听老人讲过,男不办三,女不办四。男二十几岁刚结婚办过事,也没必要再办三十岁了,女二十几结婚,到三十岁在丈夫家过第一个证岁要办一下,到四十整岁就没必要再办了。男到四十整岁,事业有成可办一下。所以叫男不三,女不四,也叫"不三不四”。
清朝及民国时期,很多发达成才的人都回乡建房办企业商业或教育。不论南方的江西广东是这样,北方的山西等省也是这样。为什么现在就完全改变了呢?我看根本原因是人与人的观念和关系改变了。维持这种情况的基础没有了。
城市套路深,我要回农村。农村路也滑,人心更复杂!农村人吃苦耐劳,优点挺多。但缺点更多。嫌贫爱富,搬弄是非,攀比心太强,气人有,笑人无。
富了也不能没有根,老家弄个小房子,舒适点地别太张扬,想回家的时候小住一段。对乡人和和气气有什么不好。
我建房并不是代表我就要回家乡养老,起码那是你的根,一个连家都不要的农村人,你在城市也估计混得不好,很多有钱人在城市有房混的很好,家乡也建了大房子,只是偶尔回家住一住。
总结:这些是过去人的观念,如今有不少人在外面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赚了不少钱,同样回乡建房创业,还得到了当地乡镇政府的支持。至于“男不办三”,还是应该提倡,节俭过生日,反对铺张浪费,应成为当今一种新风尚。
之前很多读者朋友私信我,想让我推荐一些专门汇集老人言的书籍,学习其中智慧。
于是,我便找到了这本《老人言》。自己花了两个周的时间读完,确实是受益匪浅!
这本老人言里面包含的内容非常之多,上千则的俗语故事,历史典故。从家庭,职场,交际,为人处世,到健康养生等等,都涉及到了。
并且,他和现在越来越多的心灵鸡汤文章不同,《老人言》里面有很多对世态炎凉的描述,是能让我们一边哈哈大笑还能一边学到很多智慧的书籍!
读《老人言》就像是在和一位长者对话,他会教给你他的毕生所学,帮你指引人生航向,让你更快适应社会,教会你立身处世的法则。
这套是白话文版本的,因为文言文一般人真的很难读懂!这个版本的读起来实在是有趣!
多见多闻,借古鉴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