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 科普新天地,今天是: 农历:

您的位置: 首页 >  首页 >  泡桐
泡桐

泡桐

科普新天地 2023-06-09


泡桐

泡桐(桐树)属玄参科。它生长快,成材早,繁殖容易。木材纹理通直,材质轻软,不翘不裂,防潮耐腐,耐火性强,声学性能优异,是群众喜爱的速生丰产林树种。它花大叶茂,夏日浓荫如盖,也是优良的行道树和庭荫树。

,形态特征

泡桐是落叶乔木,高达27,胸径达2米。小枝粗壮,假二叉分枝。单叶对生,叶大,长卵形或卵形,全缘,先端尖,基部心形,上面绿色,有光泽,背面有星状毛。春天先开花,后放叶,花两性,圆锥花序顶生。蒴果卵形或椭圆形,5厘米左有,果皮木质较厚,成熟时灰褐色,内有多数种子。种子扁平,两侧具有条纹的透明薄翅(20)


一、生物学特性

泡桐是生长迅速、成材早、寿命短的强阳性树种。它最喜光,不耐庇荫。对气候的适应范围大,能耐-20℃的低温,在年降雨量500毫米的地方即能成林。泡桐怕水淹,林地积水就会造成死亡或严重根腐。泡桐对土壤的质地、地下水位、土壤厚度等有较严格的要求。它适于沙壤至重壤土中生长,要求士壊通气良好,总孔隙度大于10%,同时要求土壤排水良好,地下水不能高于1米。泡桐对肥力的要求不高,并稍耐盐破,在酸性土、中性土、碱性土上都能生长。泡桐是暖温带树种,生长季节要求有较高的气温。

泡桐为侧根发达的深根性树种,80%以上的吸收根分布在40厘米以下的土层内,这一特性有利于实行农桐间作。

三、造林技术

()采种

泡桐蒴果9~10月成熟,当蒴果呈黄褐色时即可采集。采集的萌果晾5~7天后,果皮开裂,种子脱出,除去杂质,把种子晾干后装入袋内,置于通风干燥处。泡桐种子很小,每个蒴果内约有种子300~1,00,种子千粒重只有03,1斤种子约有170万粒

()育苗

泡桐可播种育苗、插根育苗和埋条育苗。

1. 播种育苗:要选择排水良好、灌溉便利、土层深厚的沙壤土、壤土作育苗地,切忌粘土。泡桐种子小,幼苗嫩弱,苗床要细致整地,做到床面平整、土壤细碎、上虚下实、能排能灌。结合整地每亩施硫酸亚铁10,进行土壤消毒。播种前种子要用40℃的温水浸种5~10分钟,再在冷水中浸种1~2,然后放在蒲包等器物内,进行恒温(30~40)催芽,每天用温水冲洗1~2,40%种子裂嘴后,再用0.2%的赛力散加0.2%的五氯硝基苯浸种40分钟,以消灭病菌,减少炭疽病,经冷水冲洗后即播种。播种可采用落水条播或落水穴播,行距70厘米,在苗床水分下渗,床面成泥概时立即播种。播后用腐熟马粪与细土拌和覆盖,到微见种子为好。每南下种2~3斤。幼苗出土后,要小水勤灌,保持床面湿润,切忌大水漫灌。在幼苗长出3~5对真叶时,要在床面均匀覆细士2~3,并停止浇水,促进根系生长。在做好病虫害防治的同时,要分期间苗、适时定苗,第一次间苗在幼苗3~5对真叶时进行;第二次在苗高10~15厘米时进行;定苗在苗高30厘米时进行,定苗株行距以50×70厘米为宜。

2,插根育苗:根条应采自没有丛枝病的母株上,条长以15~20厘米,1~3厘米为宜。种根含水量高,冬插易受冻害。晚秋采的种根,可在背风向阳、排水良好的地方窖藏或坑藏。春季打插,插时要大头朝上,不能倒插。插入深度与地面平齐,上端再覆土4~5厘米,成小丘状,待种根发芽后,及时除去小丘。以株距80厘米、行距100厘米为宜。每亩可产苗800株。

3.埋条育苗:母条应采自1年生苗木的中下部,以粗度在1,5厘米以上的实生苗干为好,苗干截成40~60厘米长、并带有三对芽的母条。截口一定要距芽2~3厘米,不能太长。秋天截好的条子,选向阳背风、排水良好的地方挖坑贮藏,直立排放。春天开沟埋条,母条大头的方向要一致,每亩埋条1,200根左右,埋条深度5~6厘米,埋后灌水。苗木生根后以利刀断条,每亩可产苗800株左右。

此外,尚可留根育苗。即利用泡桐苗出圃后遗留在圃地上的根条作种条,通过施肥、灌水、定苗及移苗补缺等工作培育苗木。

()造林

泡桐造林定要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不受水涝、避风向阳、水分条件较好的地方。植苗造林,春、秋两季均可栽植,但以春栽为好。栽植穴要大,直径应达60X60厘米,40厘米。栽植时要比原土印深栽10~15厘米。造林密度不要大,每亩不宜超过60株。农桐间作的每亩不宜超过6株。也可截干造林,截口应用泥土和塑料薄膜封口,在萌蘗条长到30~40厘米时定芽,抹去多余的萌芽。

四、病虫害防治

泡桐病虫害较多。主要是苗木炭疸病和树干丛枝病。丛株病应从预防着手,选无病母树的根为插条;炭疽病除播种时土壤用硫酸亚铁消毒外,出苗后每隔0天用等量式200倍的波尔多液防治。


下一篇:沙枣

微信订阅号
回到顶部